发布时间:2015-04-14 08:47 我要投稿
桃花开满山坳,杏树刚吐新芽,山坡上的核桃树正鼓起粉嫩的叶芽,绿意正浓的是丹参,这儿一簇,那儿一片,几乎所有的树下种的都是丹参,与丹参伴生的,是不知名的小草小花……3月28日,在方城县杨集乡尹店村东北部的云山前怀,无论远观还是近看,入眼都是风景。这里就是方城县云山林果核桃专业合作社所在地,同时,也是云山特色农业观光园总部,是方城县裕丹参GAP种植科技示范基地。
事实上,从2008年9月进山整地,到目前层层叠叠的梯田爬满沟壑山坡,合作社负责人张海发只用了7年时间。
作为尹店村村民,云山不仅是张海发童年的游乐场、中年的创业园,更承载着他太多的辛酸过往。10年前,张海发怎么也想不到他能让这座荒山重披绿装。当时,他在外地打工,从普通职员做到公司高管,正当事业顺风顺水的时候,却传来了儿子身患肾病的消息。“当时,儿子的病比较严重,郑州、武汉等多家医院拒收。”百般无奈,张海发自学中医为儿子治病。一年间,他从云山采了5000多斤草药给儿子煎服,儿子的病竟然治愈了。绿化云山的念头也由此萌发。
2009年,张海发自筹资金68万元,整理云山的沟壑山坡,2010年开春,第一批优质薄皮核桃在这里安了家。核桃的盛果期在5年之后,虽然前景不错,但后续投入是个大问题。张海发的解决方案是合理套种,以短养长——核桃林间空地上套种裕丹参、香叶菜、山芝麻叶等药材和山野菜。这样一来,核桃地里便有了不错的收益。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周边村民也动了种核桃的心思,张海发由此成立了合作社。
截至今春,张海发已经种了2000亩核桃,种满了整个云山,累计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
春节前,作为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基地,云山林果合作社再次通过一年一度的例行评审。冠以“鑫远云山”商标的纯正核桃油、裕丹参香醋、香叶菜、香辣酱等地域特色浓郁的土特产自批量投入市场以来,深得消费者好评。
“搞农产品加工、走市场化营销的路子也算是无奈之举。”张海发介绍,种植核桃之初,他就参照有机农业的生产标准,完全摒弃化肥、农药,走绿色种植道路。但裕丹参、山野菜等产品收获后,收购方并未因产品的高品质而给出较高的收购价,市场行情不乐观。
合作社由此走上了深加工之路。因为有较好的中医功底,加上此前为儿子治愈过肾病,张海发熟知各种中草药的功效。根据药食同源的相关理论,合作社研发的丹参香醋、保健药酒深受顾客青睐。2013年,合作社被认定为“河南省绿色无公害示范单位”。与此同时,昔日荒山日渐成林,云山也迎来了一拨又一拨游客,山上的香叶菜、红香菌等特产成了城里人稀罕的畅销货。仅2014年,合作社的林下收益加上初步挂果的核桃,就收入了300多万元。
云山往北两公里就是著名景点七十二潭。几乎与景区声名鹊起相伴,张海发也把目光瞄向了农游结合。
山脚下,合作社种了20多亩早春红蜜桃、30多亩优质杏、30多亩梅子,加上7年来屡次进行水土治理,张海发修筑了5处塘堰,拥有140多亩水面面积。散落在山间的塘堰,既可以涵养水土,又是天然鱼塘。除此之外,张海发还在山间养了100多只羊、2000多只鸡……一个特色农业观光园雏形初现。前不久,以云山特色农业观光园为核心的5000亩有机林果采摘园正式纳入方城县的项目规划。
张海发介绍,合作社将邀请知名设计院,对云山进行农游一体规划,着力打造集有机果蔬种植、垂钓、采摘、拓展训练、养老为一体的观光休闲农业胜地。
《七年巧经营 染绿荒山两千亩》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anyang.yuduxx.com/fangcheng/15460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