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南阳新闻 > 方城县新闻 >

山里人的骄傲

[摘要]从乘车难,到出行易,30年仿佛弹指一挥间。客运状况的巨大改善,今昔对比,感慨颇多。 我出生在伏牛山余脉深山区方城县拐河镇,和众多父老乡亲一样,从老家到方城,经历了艰难到便利的深刻变革。方拐(方城至拐河)公路只有33公里,但就是这样短短的路程...

  从乘车难,到出行易,30年仿佛弹指一挥间。客运状况的巨大改善,今昔对比,感慨颇多。
  我出生在伏牛山余脉深山区方城县拐河镇,和众多父老乡亲一样,从老家到方城,经历了艰难到便利的深刻变革。方拐(方城至拐河)公路只有33公里,但就是这样短短的路程,曾让我们感到距离城市和现代文明十分遥远。直到今天,老家人仍然称去方城为“晋城”(进城),可见过去到县城之艰难。
  上世纪80年代初,我考入县重点高中——方城一中。当时的方拐公路狭窄弯曲,路面坎坷。班车行驶的速度只有大概每小时20公里,再加上路途中间站站停停,一般需要两个多小时。每天只有两班,早上一班,下午一班。要进一趟城,得起五更打黄昏。距离镇区远的人们,半夜就得起床。在蜂拥而至、人头攒动的乘客中,挤来挤去,即使寒冬腊月,乘客们也因拥挤而热得满头大汗。就这样,挤上车的乘客还算是幸运的,没有挤上车的乘客还得等到第二天,有的甚至等更长时间。造成乘车难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路况不好,二是车次太少。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90年代。其间,这条山区公路经过两次扩宽改造,分水岭降低了坡度,大河口、王庄、响水潭裁弯取直,再加上客运市场逐步放开,社会车辆进入客运市场,乘车难得到了极大缓解。但是,运力、速度仍然成为制约山区乡镇客运事业发展的瓶颈,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还不适应,乘车难依然存在。
  进入新世纪,方拐公路纳入逍(遥)——白(湾)线、省道S239线改扩建工程,路面宽了一倍,城乡公交10分钟一班,方城到拐河只需半个小时,十分便利,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作难。不仅如此,从拐河出发,去郑州还有一趟直达班车,去南阳途经方城也有两趟直达班车。过去往返一趟方城耗时大半天,现在即使到南阳、到郑州往来一趟也仅仅两三个小时,实现了朝发夕回。
  从拐河向南到方城、向东到平顶山叶县连上了许平南、兰南高速,向北到鲁山连上了郑尧高速,拐河距山外的世界不再遥远,近在咫尺。
  近两年来,山乡经济活跃了,山里人富裕起来了,一些率先致富的山区农民开上了小轿车。时下,随便到各村转转看看,便会发现小轿车随处可见。农民的交通工具也在以加速度更新换代。从自行车到电动车,从电动车到摩托车,从摩托车到现在的小轿车,普及的速度令人咋舌惊叹。开着小轿车进城,瞬间即到,以分钟计,真是太方便了。
  自去年开始,S239线再次拓宽,目前道路两边的山坡被铲平,沟壑被填埋,河道上的桥梁正在铺架,影响工程的障碍物被拆除,基础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次拓宽的道路比上一次又宽了一倍。估计今年年底就会投入运行,山里人出行将会更加方便快捷。
  道路宽畅了,公交车增多了,小轿车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这不单单是出行方便了,更重要的是山里人已经触碰、连接到了城市文明,或者说他们已经驶上了城市文明的快车道。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到了山里人。
  山里人曾经为出行难而苦恼过,现在他们可以自豪地说:“作为山里人,我骄傲!”

 


《山里人的骄傲》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anyang.yuduxx.com/fangcheng/157492.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网站编辑]
相关新闻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