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 日前,记者在
南召县皇后乡巧遇这里正在举办劳动技能竞赛活动,数十名农民技术能手参加了“玉兰花采摘比赛”和“辛夷嫁接技术比赛”,上百名群众到场观看,场面好不热闹。
皇后乡位于南召、
鲁山、
方城三县结合部,是南阳盆地东北方向的大门,古有“北进
洛阳,南下荆襄”的咽喉要塞之称,因光武帝刘秀迎光烈皇后阴丽华入京,在此修筑行宫而得名。全乡14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人口3.9万人,面积156.2平方公里,其中各类林地面积达17.6万亩,是以浅山丘陵地貌为主的山区“林业大乡”。
南召县是“中国辛夷之乡”、“中国玉兰之乡”和“中国柞蚕之乡”,而皇后乡是南召玉兰的核心示范种植区、道地中药材辛夷的主产区和一化柞蚕的高效示范养殖区,更是远近闻名的“林果名乡”。近年来,该乡咬定青山不放松,围绕建设“南召经济强乡”、“中原生态大乡”这张蓝图绘到底,突出做好“生态”、“特色”两大文章,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形成了产业明晰、特色突出的产业布局架构。目前,在以天桥、郭庄等村为主的西北部山区,形成6万亩近400万株的名品辛夷基地;在以分水岭、王村等村为主的东北部浅山丘陵区,形成了10万亩一化柞蚕高效养殖基地;在以苏湾、凉水泉等村为主的集镇近邻区,形成了1万亩的名优林果种植基地;在以红旗、皇后、娘娘庙等村为主的中部丘陵区,形成了2万亩的花卉苗木繁育基地。
“山多林多,花美景美。政府坚持‘富民强乡’的发展理念,发挥政策、资金、项目等多只手的合力作用,使辛夷、柞蚕、苗木、花卉四个特色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不仅筑起良好的生态屏障,让生态建设大提速,而且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民群众鼓起了钱袋子,买车买房办企业,提前过上了小康生活。”该乡党委书记刘四海谈起产业结构的调整,倍感兴奋和自豪。如今,在该乡天桥辛夷专业村,每年户均辛夷种植收入达2万元以上,一部分种植大户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而在该乡的红旗、皇后等花卉苗木专业村,一部分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花卉苗木的规模达到100亩以上,年收入都在50万元以上。
天蓝、地绿、水清,犹如一幅美丽乡村画卷。该乡通过发展具有优势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成就农民“致富梦”的同时,也留住了乡情民风,带动了融合人文地理、自然景观、山水风光等元素的乡村
旅游兴起。如今,嫦娥奔月地铁牛庙、神话传说玉皇顶、盘古神话蚕姑庙、历史遗迹楚长城等历史
文化遗址,受到了
自驾游客的青睐。皇后万亩玉兰花木基地,每逢3、4月份,红、黄、白、紫等各色玉兰竞相开放,姹紫嫣红、花海一片,省内外游客更是慕名而至。
《南召县皇后乡做好“生态”“特色”两大文章》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anyang.yuduxx.com/nanzhao/156610.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