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南阳新闻 > 南召县新闻 >

“南召样本”解读农民“幸福密码”

[摘要]南召网讯 流水潺潺,绿草茵茵,奇石嶙峋,亭台掩映,恍如置身于都市园林中。育才路、迎宾路、文化路……道路纵横交错,路旁一排排造型各异的盆景赏心悦目。漫画、山水画、书法……墙壁上不同形式、不同流派的艺术作品令人啧啧称赞。淳朴的乡土气息和浓郁的现...

  南召网讯 流水潺潺,绿草茵茵,奇石嶙峋,亭台掩映,恍如置身于都市园林中。育才路、迎宾路、文化路……道路纵横交错,路旁一排排造型各异的盆景赏心悦目。漫画、山水画、书法……墙壁上不同形式、不同流派的艺术作品令人啧啧称赞。淳朴的乡土气息和浓郁的现代文明相互融会,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里不是都市公园,不是社区别墅,不是繁华街道,而是位于大山深处的南召县马市坪乡龙头沟村。这个村是我县社区型新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2008年以来南召县又探索建设社区型新农村试点,从村庄规划、社区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入手,捆绑使用各类资金,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等值化。南召县连续三届夺取全市新农村建设“向荣杯”,引领、创造了新农村建设的“南召样本”。
  “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着眼点,以社区型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建设‘乡村社区化、生活都市化、产业特色化’的新农村,协调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从而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南召县委书记赵景然对“南召样本”做出了生动阐述。
                 乡村社区化
               城乡一体的蝴蝶效应
  近年来,南召坚持以城带乡,实施统筹发展,把社区型新村和原有示范村试点村的改造升级结合起来;把社区建设和旅游开发、园区开发等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稳步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形成以工促农、以城促乡、城乡互动的一体化新格局。
  日前,云阳镇朱坪村苗木大户李长旺走出家门,沿着村里光洁的水泥路,走进花木飘香的村委大院,迈步进入村网络信息服务中心,在网上浏览玉兰苗木市场价格和行情,为苗木协会上万株玉兰苗木联系销路。信息“高速公路”让李长旺驶入“致富快车道”。
  早些年的云阳镇朱坪村,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浆涌流,村里残垣断壁、清贫萧条。如今,这里是新旧两重天:粉刷一新的房舍,光洁通畅的巷道,独具匠心的文化长廊。更让人舒心的是村里有便民服务中心、网络信息中心、农家书屋等。完善的服务,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吸引了许多村民纷纷搬迁到社区中心村附近居住。李长旺兴奋地说:“在这样的社区型新村生活,幸福像蜜一样甜,日子越过越滋润。”
  解读群众“幸福密码”,源自于南召县积极探索实践社区型新农村建设。我县在注重完善“道路宽又畅、街灯亮闪闪、饮水自来化、电视联上星、宽带接入网”的基础设施的同时,兴建便民服务中心、网络信息中心、农家书屋、农家超市等一系列服务设施,为村民提供购物、休闲、娱乐、学习等社会化系列服务,集中打造软硬件齐全的宜居家园,全面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截至目前,我县首批已创建的社区型新农村达62个。
                 生活都市化
               资金捆绑的合力效应
  南召社区型新村注重村镇规划,建设宜居家园;注重公共服务,打造新型社区;注重产业培植,夯实经济基础;注重清洁卫生,营造优美环境;注重丰富内涵,塑造新型农民;注重文明创建,建设精神家园。
  南河店镇延岭沟村农民孙德刚一家4口告别了只有3间平房的老宅,搬迁到位于邻近镇区的高庄幸福新村,住进了104平方米宽敞、舒适的单元式新房。与他一样,首批59户深山移民也正在忙碌地乔迁新居。“这里交通便利、环境舒适、设施完善,和城市社区一样美。过去住在深山区,道路不畅,娃儿们上学都困难。现在俺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动情地说。
  幸福新村是去年南河店镇启动实施的易地搬迁安置建设项目,规划面积221亩,总投资额1006万元,其中,以工代赈项目资金300万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358万元,镇财政补贴200万元,农民自筹资金148万元。  
    该镇采取农民自筹、政府补贴、招商援建、项目支撑等办法,汇集各类资金流,运用村镇体系规划和中心村规划综合调控手段,兴建社区新村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充分发挥“1+1>3”的聚合效应。尤其是该镇引入河南衡贤居置业公司投资开发幸福新村商业街,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外来动力支持。
    南召县按照“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体制创新、市场运作”的原则,去年县财政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对16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42个试点村和7个社区型新农村进行以奖代补。同时,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的要求,整合各职能部门支农惠农资金和上级项目扶持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优先投向社区型新村建设,从而提高资金的聚合效应和利用效率。去年,我县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28亿元,其中县乡财政资金800多万元,各类涉农项目资金近3000多万元,拉动社会、群众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我县还创新融资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企业投资开发社区新村。我县太山庙乡利用外地客商投资开发新村,目前已在罗汉村建成新居60余套、一峰村20余套。留山丹霞社区招引外地客商,新征地200亩,规划建设别墅式民居200套,商业步行街一条,文化广场、幼儿园和老年公寓各一处。
                 产业特色化
               主导产业的聚变效应
  南召县北部山区有一条长达百余里的水泥路,贯穿云阳、皇后、小店3个乡镇10多个深山区。这条路沿线有树龄在500年以上的古辛夷群落,有数以万亩的辛夷规范化种植基地,有连缀成片的花卉苗圃。掩映在这“绿色银行”之间的是一个个房舍整洁、秀美如画的社区型新村。辛夷采摘、良种繁育、生态旅游、花卉培植等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条让辛夷成为当地群众的“摇钱树”。
  产业围绕社区转,社区建在产业中。发展特色农业,强化产业支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南召新农村建设因此呈现出整体性、持续性、实用性、带动性的特质。
  周运杰是南召县太山庙乡罗汉村党员中心户,2006年春,他从平顶山市引进种植晚秋黄梨技术,辐射带动全村80多户群众种植黄梨300多亩。为了做强黄梨种植业,周运杰又把果农联系起来,采取“支部+协会(合作社)+基地”的模式,成立了鸭河晚秋黄梨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大家一起“抱团”闯市场。截至目前,该村已组建了晚秋黄梨和薄壳核桃种植等3个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无籽西瓜、地膜覆盖花生、网箱养鱼、地毯加工等4个专业协会。
  在推进农村社区型新村建设中,南召县按照“支部+党建+协会”的模式,充分发挥各行政村的资源优势、比较优势、产业优势,推行“一村一品”,建设各类种植基地、养殖小区和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推广良种良法,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生产组织化、标准化程度,致力培育特色经济专业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劲的经济支撑。我县抓好柞蚕、辛夷、花生、苗木花卉四大特色产业,开展“四杯”竞赛,强化基地建设,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目前,柞蚕放养面积达到22万亩,辛夷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花生达到25万亩,苗木花卉发展到2.3万亩,四大主导产业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比重的50%以上。
  “青悠悠的那个岭,绿油油的那个山,特色产业望不到边……建设社区新农村,幸福的日子比蜜甜。”不远处,文化广场里流动舞台车上送“文化下乡”活动的歌声随风飘来,唱到村民的心坎里、道出农民的心声.


《“南召样本”解读农民“幸福密码”》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anyang.yuduxx.com/nanzhao/256067.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