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南阳新闻 > 南召县新闻 >

中国共产党引领南阳人民奋勇前进90年回望

[摘要]今天,是你的生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中国共产党迎来了90华诞。 90年波澜壮阔,90年壮丽辉煌。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擎锤子和镰刀的旗帜,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求解放、谋幸福、图发展,奋力开创幸...

   今天,是你的生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中国共产党迎来了90华诞。
   
   90年波澜壮阔,90年壮丽辉煌。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擎锤子和镰刀的旗帜,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求解放、谋幸福、图发展,奋力开创幸福美好生活,赢得亿万群众的衷心拥护……
   
   在这举国同欢、山河共庆的美好时刻,1100万南阳人民发出了一个共同的心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
   
   
南阳解放
   
   天翻地覆慨而慷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仅仅5年,南阳党组织成立。
   
   1921年7月,在军阀混战、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在碧波荡漾的嘉兴南湖“红船”上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犹如沉沉黑夜中燃起的希望之火,给古老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与企盼。
   
   中共四大以后,受组织派遣,南阳籍在外的共产党员纷纷回到家乡,开展活动。1926年2月,共产党员金孚光等在桐柏的月河和栗园建立了党小组。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南阳地区最早建立的党组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己任,南阳党组织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下发展迅速:至1927年7月,南阳各地先后建立了8个党小组、9个党支部和3个特别党支部,党员发展到51人。他们倾心播撒思想火种,为中国共产党在南阳的发展、壮大及领导和开展工农武装斗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之后,南阳党组织高擎旗帜,英勇斗争,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革命热潮,成功开辟了桐柏山游击根据地。抗日战争期间,南阳共产党人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和武装抗日斗争。
   
   解放战争期间,各路人民大军逐鹿南阳,伏牛山东麓战役、“豫西牵牛”战役、邓县战役、宛西战役、宛东战役等著名战役,先后在南阳打响。其间,南阳党组织领导南阳人民发展生产,供应物资,荡剿土匪,有力地支援了各路大军的作战。
   
   1948年11月4日,古城南阳解放,毛泽东亲笔为新华社写下著名电讯《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成为激励万千南阳儿女的精彩历史名篇。
   
   南阳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建设家园
   
   南阳儿女多壮志
 
  
   历史就像一条大河,虽有曲折,但毕竟滚滚东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政治上翻了身的南阳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此,南阳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这一时期,中共南阳地委领导人民群众首先完成了两大任务:一是以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二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949年底,在南阳地委的统一领导下,南阳地区成立土地革命委员会,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春,土地革命任务全部完成,一举消灭了存在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一年,南阳地区农业总产值达4.3亿元,比1949年增长49%。
   
   1953年,南阳地委、专署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过度时期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同时,这一年又是我国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第一年,南阳人民认真执行国家以发展农业为主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唤起了南阳人民空前的建设热情。“一五”期间,南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效益较好,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建设有了良好的开端。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之后,南阳地委、专署(行署)领导南阳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南阳的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利、电力等基础产业建设,学校、医院等社会保障建设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南阳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的29年间,中共南阳地委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征程上,既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发生了一些失误和教训。特别是受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加之长期“左”倾思想影响,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南阳各项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严峻的历史关头。
   
   
改革开放
   
   伟大变革赢民心
 
  
   在这个紧要关头,中共南阳地委带领人民群众迈出了改革开放的坚定步伐。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历史迎来了伟大转折,中国人民从此迈入了改革开放的崭新时代。
   
   南阳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重点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服务体系等改革。随着这一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从根本上改变了南阳地区单一种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使全区农村产业结构逐步发生变化。尤其是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很快占据国民经济的半壁河山。
   
   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功,成为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强大力量。在南阳地委的领导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首先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出台了简政放权、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同时,进行了加快流通、金融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实施“科教兴宛”战略,并逐步实施了住房、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这些改革,为南阳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1993年,中共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4年,南阳撤地设市。南阳市委带领全市人民实施工业立市战略,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并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南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就,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2007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南阳视察工作。胡锦涛称赞,南阳是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地方,要求把南阳建设得更加富强、美好、和谐。
   
   在胡锦涛视察南阳后的短短三年里,党和国家领导人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周永康等,也分别到南阳考察,对南阳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对南阳的未来寄予厚望。党和国家领导人连续到南阳考察指导工作,不仅体现了对南阳的关怀和重视,更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全民建设家园热潮迅速席卷南阳大地。
   
   
展望未来
   
   阔步迈向新时代
 
  
   时间的指针滑向2011年,南阳迈入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的关键期。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起步之年,也是南阳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南阳,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市委书记李文慧、市长穆为民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科学定位,主动融入,彰显优势,建功立业,立足于做,立足于转,立足于实,立足于效,奋力谱写南阳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今年1月21日,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支持南阳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多项支持政策措施,旨在支持、促进和实现南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文件要求,到2015年,南阳市要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模式。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省政府出台的支持省辖市经济发展的第一份指导性文件,为南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在全市上下引起强烈反响。
   
   南阳是豫鄂陕三省交界区域的重要节点性城市,交通体系完善,后发优势明显。去年,总面积190平方公里的南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得省政府批准。中共南阳新区工作委员会、新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之后,新区筹建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今年1月,我市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研讨新区规划建设方案。力争把南阳新区打造成城乡统筹、产业协调、产城融合发展的复合型功能性区域,使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强大引擎。
   
   当前,南水北调中线移民迁安和干渠建设工程、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筹备是南阳的三个“国字号”工程,我市紧紧抓住这三大工程,有条不紊全面推进。以此为舞台,南阳正阔步迈向聚光灯的中央。
   
   “七一”前夕,全市“两争一迎”动员誓师大会召开,正式吹响了“争做文明市民,争创卫生城市,迎接全国农运会”的冲锋号角。全市上下建设文化山水之城、生态宜居之城、创新活力之城,打造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决心更大、信心更强、干劲更足。

《中国共产党引领南阳人民奋勇前进90年回望》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anyang.yuduxx.com/nanzhao/25895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