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南阳新闻 > 社旗县新闻 >

社旗:乡贤回归 引领发展

[摘要]社旗:乡贤回归 引领发展 乡贤,故乡的贤达,就是故乡有德行、有才能的名人。在社旗县亲情招商大潮中,乡贤回归凝聚成为集体向上的力量。 乡贤的力量不可小觑,他们是建设富强社旗、文化社旗、美丽社旗、法治社旗的一笔宝贵财富!社旗县委书记余广东深有感触地说,...

社旗:乡贤回归 引领发展

    乡贤,故乡的贤达,就是故乡有德行、有才能的名人。在社旗县亲情招商大潮中,乡贤回归凝聚成为集体向上的力量。


  “乡贤的力量不可小觑,他们是建设富强社旗、文化社旗、美丽社旗、法治社旗的一笔宝贵财富!”社旗县委书记余广东深有感触地说,“新常态下,在工业、农业、慈善、文化、生态等诸多领域,新乡贤正在用实际行动擎起新社旗建设的脊梁!”
  谋发展——乡贤的执着追求
  “互联网上接订单,物流公司帮运输,方便快捷又高效!”2月17日一大早,位于社旗县产业集聚区的霸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守海已组织工人,将数十箱“魅耳”牌耳机、手机电器码满了货车车厢,整装待发。每天持续不断到手的订单,让马守海心里既欢喜又踏实,悬了几年的心总算落了地。
  马守海——回归创业新乡贤的典范。他是兴隆镇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2010年已经成为在深圳拥有霸声电子和金鑫电子两家企业、身价超亿元的年轻大老板,其生产销售的“魅耳”品牌耳机行业市场份额一度高达80%以上。
  虽然身家过亿元,但他不能忘记,因家庭贫困,14岁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耕田种地之余,还做过泥工、当过货郎,是乡亲们的点滴扶持让他走到今天。
  “那时候人在深圳,但魂牵梦绕的始终是社旗老家,这里始终是我的根。”巨大的财富丝毫没有冲淡这位赤城游子浓烈的家乡情怀, 2011年9月,考虑到企业的壮大和家乡的发展,他毅然作出了“梦圆故里”的决定,投资2.5亿元在该县产业集聚区创办了占地180亩的霸声电子科技“园中园”项目,并把深圳的两家企业搬了回来,同时还吸引深圳、温州、潮州、成都等地生产投影仪、音乐播放器、太阳能充电器、耳机耳塞、塑料外壳、五金冲压等10多家电子类企业入驻,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年产值达3亿元,创利税近6000万元,带动就业1500余人。
  像马守海这样的“回归乡贤”在社旗还有很多:单森林从香港归来,兴建森霸光电和英宝电子,并购赊店老酒,创办惠众置业,年创利税超亿元;曹相春从洛阳归来,并购华茸堂,成立宛东药业,致力于打造现代化药业新航母;翁兴悌的贯龙机械、李会的昊德实业、卢福堂的民兴茧丝绸,还有宋华坡、王新炎、吴耀进……
  系三农——乡贤的泥土芬芳
  “同样是土地,同样都施肥浇水,我就不信,咱这里的产出为啥不如人家。”因为乡愁牵系,常年在外做钢材生意功成名就的唐装乡邢庄村的戚秋阳偏不信这个邪。
  2011年的一趟东北之行后,他认定了农田里面有黄金。于是,他卖掉城市的房产毅然回乡,把人生的第二个掘金点选择在了家乡社旗的千里沃野。2013年3月,他创办盛康家庭农场,投资1700万元,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50多台,去年又购进了农用飞机、全自动进口拖拉机、大型烘干机等设备,流转、托管土地7000多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从科研、耕种、病虫害统防统治,到收获、销售的整体产业链条,全部纳入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在实践过程中,他还探索出一套农校合作、农企合作、资金互助合作的管理新模式,并与中储粮和赊店老酒两个公司签订了长期销售合同,粮食产量和效益明显提升。2015年,盛康农场小麦亩产达到1300斤,年亩均效益比附近群众平均高出700元左右。戚秋阳成为全国种粮大户称号,盛康农场被评为河南省示范家庭农场。
  “秋阳这娃真不赖,踏实肯干心又善,过年还给俺这些快入土的人发钱哩。” 邢庄村年近九旬的张老汉说起来一脸的幸福。盛康农场的发展壮大,不仅让解放出来的农民就地转化为“土地流转有租金、农场打工有工资”的“双薪型”产业工人,而且连续三年的春节,戚秋阳还给村里9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了近两万元的红包。
  无独有偶。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下洼镇的退休教师范书勤把余热全部倾注在了家门口的霸王山上。
  “满山都是树的山才叫青山,在有生之年,我要把荒山变成花果山。”2010年,他承包了霸王山的一个山头,开始了生态育山路。如今,3公里的盘山便道已经通车,种植着紫薇和红叶女贞的沿路风景绿化带也已基本建成,800多亩山腰梯田种植了2万多株核桃树、油桐和柿树,山间石头窝里上万株侧柏正在抽枝,山脚下的坡地上播种了200多亩裕丹参,三座小型梯级拦水坝初见成效,三口百米深井、覆盖全部山头的排灌系统也已经建成,他还在林下养了3000多只鹅,实现了种养之间的生态循环。2013年,他还注册成立了社旗县美丽山川家庭农场,孕育着更大的希望。
  短短五年时间,范书勤和家人一道先后投资140余万元,让原本光秃秃的霸王山成了风景山、花果山。在他的带领下,下洼镇的乡亲们也纷纷加入了绿化荒山的行列,去年,霸王山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乡亲们都说,这都是范老师的功劳。而他却说,小车不倒只管推,死了就埋在山上,人不在了青山在。
  种文化——乡贤的精神圣境
  大冯营镇周庄村,近两年在当地小有名气。她的“出名”并非因为这里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家周同宾的故居地,而是村里的陈福广一家带领一群老人建成文化大院,把周庄演绎成了一个文化故事,成为当代新乡贤以爱故乡的方式医治现代“乡愁病”的最好榜样。
  2000年从教育战线退休的陈福广、周秀兰夫妇,心怀着对故乡的情结,总想为家乡做点什么。看到老家的老房子少有人住,老乡邻居没有聚会说话的地方,就萌生了建文化大院的念头。于是,从2011年开始,他们先后投资50多万元,利用自家老宅建成了兰风茶座、兰馨书院、同宾书屋、二十四孝文化墙、老年活动室、文体广场和农耕文化展馆等文化娱乐场所。
  在他们的带动下,村里的老人你拿出老宅,他种几棵树,还有人送来了一盘石磨、抱来几本书……就这样,周庄文化大院建成了,文化周庄有了根,村民们农闲时来到这里或读书看报,或饮茶对弈,或跳舞健身,成为农民家门口的文化阵地。著名作家周同宾与陈福广老人还在周庄村发起了“同宾书屋奖学金“活动,每年对考上高中和大学的学生进行奖励。
  2013年年底,初具规模的周庄村文化大院成功举办了首届农民文化节,吸引数千群众云集,其规模和农民的幸福让这个中原小村在当地赫赫有名。
  2014年11月,第二届农民文化节再次开幕。除了传统的民俗表演,又加入了新的文化元素,古诗词朗诵、太极拳表演、论坛笔会……
  2015年12月,第三届农民文化节华丽登场。戏曲表演、民俗展演、农耕文化展、文明家庭颁奖、乡村文明论坛……犹如朵朵奇葩,映射出中原乡村的文化梦、幸福梦。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中国爱故乡文化促进会主任魏丰收啧啧赞叹:“走遍全国大大小小数百个村庄,周庄村真不简单,第一个办乡村文化论坛,第一个建农耕文化展馆,第一个举办农民文化节。”
  文化周庄,不仅成为社旗乡村文化的一个亮点,更成为河南乡村文化的一个缩影,她搭建起了农村文化娱乐的舞台,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正能量。
  做慈善——乡贤的桑梓情结
  “如果没有单总和赊店老酒的爱心资助,就没有我的今天。”大冯营镇杨庄村的俊俏姑娘杨清瑞,每每说起自己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总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感谢,“我要加倍努力,将来也好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2014年8月,父母双残,家庭一贫如洗,让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杨清瑞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学费没着落可咋办哩?正当一家人愁眉不展时,赊店老酒伸出了橄榄枝,1.1万元的助学资金不期而至。是新乡贤的善行义举重新燃起了她求学深造的希望。
  多年来,单森林领跑的河南赊店老酒股份有限公司,坚持服务大局、做大做强、回报社会,在加快企业发展、支持地方经济的同时,踊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2012年捐资1100万元全力支持南阳承办的第七届全国农运会;2014年,在“梦圆赊店”贫困大学生助学金发放仪式上,该公司在建设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毅然拿出50万元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帮助近200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而这样的光彩助学活动,他们已经连续举办了5年。而当初那句“不让一个员工子女因经济困难上不起学”的铮铮承诺,如今已走出企业,扩展到了整个社会。用单森林自己的话:“要让更多的寒门学子都能圆大学梦,让企业的发展成果惠及社会。”
  “马总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是慷慨的慈善家!”家乡兴隆镇的群众喜欢这样评价马守海。在回乡短短四年时间里,作为霸声电子的老总,热心慈善的贤达,他就在关爱老人、支持教育、支援灾区、救助白血病患者等方面捐款捐物累计近百万元。
  在社旗,如果说乡贤个体的慈善义举是涓涓细流,那么乡贤群体的广博爱心已汇聚成浩瀚海洋,县孤儿救助协会就是这海洋中翻滚的澎湃浪花。2010年,县人大在一次烟叶生产视察活动中,意外了解到农村有不少孤儿生活困难、面临辍学危险。这让时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赵玉生产生了救助孤儿的想法。于是,由他牵头组织的“社旗县孤儿救助协会”应运而生。在4年多时间里,社会各界人士慷慨解囊,很多北京、上海的爱心老乡慕名入会,协会会员发展到100多人,捐资者超千人,筹集善款850多万元,兴建一所村级希望小学,救助孤儿和贫困学生1430多人次。
  涓涓细流汇聚成海,点点爱心放飞希望,像孤儿救助协会这样的乡贤慈善群体正呈星火燎原之势在社旗广袤的大地上遍地开花。由河南电视台原台长周绍成牵头成立的郑州?社旗商会积极开展"携手公益,心系家乡"活动,先后为县一高中、二高中贫困学生捐助70多万元,捐助基层公共体育设施价值100万元。
  建设美丽乡村,一直是社旗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主题。在这条路上,乡贤的力量正在不断地汇聚、发酵……
  更多的新乡贤也正在跟上来,走下去…… (孙喜增 申鸿皓)


《社旗:乡贤回归 引领发展》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anyang.yuduxx.com/sheqi/34875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