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南阳新闻 > 桐柏县新闻 >

为锁"淮河第一污染源" 贫困县河南桐柏3年拒60多个项目

[摘要]新华社郑州1月19日电(李鹏、王斌)地处桐柏山腹地的河南桐柏县既是淮河源,也是金、银、铜、碱等自然资源的宝库,还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记者从该县获悉,为锁住淮河第一污染源,这个县3年内已拒绝60多个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生态环保标准的项目入驻。...

  新华社郑州1月19日电(李鹏、王斌)地处桐柏山腹地的河南桐柏县既是淮河源,也是金、银、铜、碱等自然资源的“宝库”,还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记者从该县获悉,为锁住“淮河第一污染源”,这个县3年内已拒绝60多个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生态环保标准的项目入驻。
 

  “天变蓝了,水变清了,鱼虾也有了,而当年污染最严重的时候,天空是灰蒙蒙的,河水是酱油色,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二氧化硫的臭味。”从小在淮河边长大的李生锐曾在河南桐柏县水利部门工作,淮河源的生态之变,让他不愿再忆起当年的情景。
 

  依赖储量亚洲第一的天然碱,桐柏县的碱硝化工产业一直是全县的支柱产业,也是全县的污染重灾区。为彻底甩掉“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桐柏县先后淘汰9家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并按照国家级工业生态示范园的标准,聘请专业人员规划建起安棚化工专业园区。
 

  桐柏县县长贾松啸介绍,建园之初,县委、县政府就确定了“三个不让步”:影响生态环境的不让步,安全生产不达标的不让步,影响整体规划的不让步。而仅依据环保和产业政策,这个县3年来就拒绝了60多家企业。
 

  一个贫困县3年拒绝60多家企业值不值?桐柏县通过3年实践给出了答案:2015年上半年,该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现销售收入124.1亿元,同比增长21%;同期利税21.6亿元,增长27.7%;而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却下降了7.3%,安棚化工产业园区也突破环境承载的瓶颈,成为全国最大的纯碱、小苏打生产基地。
 

  因为工业绿色转型,这个贫困县还成了河南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试点,刮起了“科技创新风”。2015年,桐柏县共申请专利96项,申报科技成果12项。以碱硝化工行业废渣、废弃、废液、废水循环综合利用为主线,通过技术创新,桐柏县不仅投入4亿元巨资研究出被称为“倍半碱一步法”的制碱工艺,还初步形成4条工业生态链,建成20万吨小苏打、40万吨矿物肥、5万吨醋酸钠等废物综合利用项目。
 

  锁住“淮河第一污染源”,工业要“绿”,荒山荒坡也要“绿”。据介绍,自2010年以来,桐柏县每年营林造林1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由47.1%上升至51.1%,减少水土流失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先后被授予“河南省造林绿化十佳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等称号。
 

  荒山荒坡要“绿”,还要能富民。为此,桐柏县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情况,先后对100多个行政村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地处深山丘陵区的淮源镇陈庄村,“七山一水二分田”,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村里大力发展优质板栗种植业、苗木花卉业,目前,全村林地面积达到1.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41%提高到75%,农民人均纯收入也由900元提高到6200余元。
 

  据统计,目前,桐柏城区负氧离子高达每立方厘米7000个,淮河干流出境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淮河源头再现碧水流,当地的发展后劲也日渐增强。2015年“十一”黄金周,桐柏县接待游客33.9万人次,7天旅游收入达1.5亿元。目前,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来自绿色产业,绿色化工产业税收也已占全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河山”。


《为锁"淮河第一污染源" 贫困县河南桐柏3年拒60多个项目》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anyang.yuduxx.com/tongbai/324188.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