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南阳新闻 > 宛城南阳 >

市农业局: “三农”驶入“快车道”

[摘要]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 数据显示,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市粮食总产已连续8年超百亿斤,成为全省5个超百亿斤的市之一、全国21个超百亿斤的地市之一,多次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截至去年粮食总产成功实现“十一连增”...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

 

  数据显示,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市粮食总产已连续8年超百亿斤,成为全省5个超百亿斤的市之一、全国21个超百亿斤的地市之一,多次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截至去年粮食总产成功实现“十一连增”;今年夏粮总产达到78.52亿斤,实现“十三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屡创新高,从2011年的6776元大幅提升至2014年的9741元。

 

  示范带动 夯实基础

 

  持续推进粮食主产区建设

 

  我市把高标准粮田建设作为稳粮保粮的有效载体,目前重点建设打造的38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基本建成,在全省首创了高标准粮田建设的“南阳模式”。在去年遭遇63年来最严重干旱的不利影响下,建成区粮食单产实现1063.3公斤,超出区外15%以上,表现出较好的抗灾减灾、高产稳产能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了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规划到2020年全市集中建成800万亩平均亩产超吨粮的永久性高标准粮田。目前,在宛城新野桐柏方城镇平社旗唐河等粮食生产核心区主体县区已建成350万亩高标准粮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33万亩。全市建成了650万亩优质小麦、400万亩专用玉米基地、50万亩优质水稻基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初步形成。

 

  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市级为龙头、县级为骨干、乡级为前沿的服务网络,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4.5%。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全网发布系统初步建立。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优质粮食达到82.2%,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55%以上。

 

  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种粮直补、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粮食最低价收购等惠农政策,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凝心聚力 多措并举

 

  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

 

  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是带动农业转型增效、农民就业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我市以“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为目标,以资源聚集为主线,壮大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创新发展机制,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重点培育的20个农业产业化集群中,省级集群9个,省级示范性集群2个。2014年20个集群实现销售收入579.99亿元,其中核心龙头企业260.47亿元。

 

  培育龙头企业,提升集群聚集能力。龙头企业是集群的核心。目前全市形成了三种发展模式:以天冠公司为代表的行业聚集模式,以酒精产品为主导,跨区域收购兼并同类产业资源,形成粮食深加工、生物质燃料生产的聚集效应,成为全国最大的车用燃料乙醇、生物质乙醇生产基地;以宛西制药公司为代表的品牌培育模式,通过建立标准化中药材基地,做优做精产品,打响“仲景”品牌,抢占全国中药生产行业制高点;以牧原食品公司为代表的战略扩张模式,实施前瞻性战略性扩张,形成集团型企业,2014年生猪出栏达到186万头,并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改写了南阳无农业上市企业的历史。

 

  拉长产业链条,提升集群发展层次。科尔沁肉牛集群立足“全链条、全循环”发展方向,依托肉牛加工物流循环专业园区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定向招商、产业招商,先后引进广东、北京、内蒙古等客商投资20多亿元,建成甜玉米种植加工、肉牛电子商务交易市场、30万吨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等15个项目,基本形成了饲粮种植、饲料生产、良种繁育、母牛养殖、肉牛育肥、屠宰加工、冷链物流、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集群销售收入达35.1亿元。

 

  建设标准化基地,提升集群原料供给能力。全市20个集群直接带动种植基地 234.7万亩、畜禽养殖场(小区)175个,涉及62.58万个农户,原料供给率70%以上,就地加工率90%以上。西峡县就通过龙头带动、市场拉动、科技推动、政策驱动等措施,广泛吸引社会资本、现代技术、工业化生产方式投入香菇、猕猴桃、山茱萸三大产业,形成了鹳河沿岸百公里香菇产业带,建成沿312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和20万亩GAP山茱萸基地,极大推动了产业化集群发展。

 

  发挥优势 转变方式

 

  统筹推动发展有机农业

 

  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全域化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着力将南阳打造成中原有机农产品加工贸易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市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丰富、特色产业突出、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的历史机遇,创新思路,高端谋划,统筹推动发展有机农业,实现了五大突破——

 

  生产规模有突破。全市已认定有机农产品255个,涵盖蔬菜、水果、粮食、中药材、茶叶、食用菌、水产品、畜产品等,面积26万亩,年产量500万公斤。同时,认证绿色食品15个、无公害农产品205个,面积668万亩;“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到375个。

 

  认证主体有突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成为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主体,并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目前,全市累计认定无公害基地173个,668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09个、绿色食品16个、有机农产品25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

 

  品牌创建有突破。“中线渠首”牌有机农产品已进入北京等高端市场,同时累计上报注册审批商标77件,实现了农产品全覆盖。桐柏“三源牌”冷轧花生油打入北京华联、卜蜂莲花等连锁超市;方城“博望坡”牌黄金梨入选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接待果品;“鸭河”牌鱼成为北京旺顺阁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固定供货。

 

  市场营销有突破。自去年下半年起,农产品进京工作顺利铺开,已有33家企业与北京新世界百货店、华堂超市等完成对接并实现供货,目前全市进京企业64个,进京产品116个,累计进京农产品数量2.3万吨,销售额6.24亿元。其中,淅川县12家企业的产品进驻北京市朝阳区21家超市;西峡果然风情公司与中商集团深度合作,使以野生猕猴桃为主的农产品进入北京各大农贸市场。

 

  产品出口有突破。2014年,全市农产品出口额达8.7亿美元,同比增长31.8%,创历史新高,位居全省首位。其中以香菇为代表的食用菌出口4.6万吨,货值6.5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6.6%和32.7%。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实现全面小康的蓝图已经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兴旺,一幅更新更美的画卷必将展现在广袤的豫宛大地上。


《市农业局: “三农”驶入“快车道”》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anyang.yuduxx.com/wancheng/248208.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