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 全县19个乡镇(街道)和151个村(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并与县行政审批中心实现互联互通;在全市率先建立三级“网格”体系,创新开展“点题述廉”活动;连续五次被评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连续15年获得全市综合目标考核(科学绩效考评)第一名……
西峡县着力巩固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探索创新便民服务工作机制、基层民主科学决策机制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党的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的导向逐步形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聚力充能,走出了一条具有西峡特色的基层党建新模式。
探索创新便民服务机制,开展为民、利民、便民服务。围绕满足群众需求,将党建事务、综治信访、农业服务、劳动保障、民政社保、人口计生、国土城建7大类65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窗口,集中为群众提供服务。去年以来,四级服务体系共接待群众8万余人次,审批办理各类事项6万余项,提供各类服务54000余项,群众满意率达98%。建成了299个村(社区)图书室,260个村(社区)
文化大院、活动广场,满足了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开展延伸志愿服务。在全县组建义务、区域、行业“三型”志愿队伍,采取“日程化”、“便民化”、“定向化”的方式,为群众提供困难救助、矛盾化解、法律援助等各项服务。整合
社会资源,开展共享服务。结合“大党委”工作制,实现街道社区和辖区单位所属资源“双向无偿开放”,免费为群众提供389个停车位、97个健身房、116个图书室;开展文化
娱乐服务,依托全县260个村级文化大院、活动广场,为群众免费提供灯光、音响设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常年在文化大院健身锻炼的群众达5.6万人次。
探索基层民主科学决策机制,抓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科学实施。该县把运用领域向乡镇(街道)和村民小组拓展延伸,将运用范围规范为10大项22个小项,特别是把制定村规民约、发展规划、实施产业项目、分配集体收益、建设美丽乡村、土地流转等作为必议、必决的大事、要事,纳入督查指导重点,严格做到事前协商、事中讨论、事后监督。目前,“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全县299个村(社区)实现了全覆盖,建成了60个村级示范点。去年以来,全县村(社区)共提议决策事项2800余项,其中提议被否决的有7项,有284项方案经过修改后才得以通过,进一步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群众满意率在95%以上。该县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运用情况与村支部书记职业化管理绩效奖励挂钩,与表彰“五个好”基层党组织挂钩,与评选“优秀”、“红旗”村支部书记挂钩。“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已成为集民智、汇民力、推动农村发展的“加速器”,顺民意、谋民利、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打基础、促和谐、化解农村矛盾的“金钥匙”。
推行服务项目“清单制”,全程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以“三亮三评”改进作风,提升效能。在县、乡服务中心窗口设置了服务评价器、群众意见箱等监督设施,通过定期评选“示范服务窗口”、“优秀服务之星”和张贴服务质量监督榜等形式,对各窗口群众满意度进行公示,督促窗口工作人员转作风、优服务、提效能。目前,县乡两级服务中心已开展服务窗口评议81次,先后评选示范窗口17个、服务之星24个,并对评议结果靠后的9名工作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在农村,党组织对辖区内有特长、讲奉献的党员群众进行摸底登记,在村部显要位置亮出个人身份、一技之长、联系方式、服务承诺,开展“民事帮办、民怨帮化、民困帮解”活动,进一步壮大服务群体,提升服务质量。全县各村(社区)登记有服务热情和技术特长的党员群众3900余名,进组入户义务帮助群众解决邻里纠纷、水电维修、种植养殖指导、法律咨询服务和红白喜事料理等琐事1.7万余件,关爱帮扶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群体5000余人次。
不断完善的科学决策体系和便民服务体系,让西峡县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去年以来,该县先后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奖”、“全省信访责任制考核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企业服务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西峡:适应党建新常态的有益探索》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anyang.yuduxx.com/xixia/127005.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