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南阳新闻 > 西峡县新闻 >

我县被授予“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县”荣誉称号

[摘要]近日,全省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会在洛阳市栾川县召开,我县被授予 “ 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县 ” 荣誉称号。十年磨一剑,这响当当的荣誉背后,是对我县 10 多年来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全域景区,带领 1 万多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工作的一次肯定。 西峡经验成...

近日,全省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会在洛阳栾川县召开,我县被授予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县荣誉称号。十年磨一剑,这响当当的荣誉背后,是对我县10多年来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全域景区,带领1万多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工作的一次肯定。

西峡经验成就全域旅游。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全域旅游为抓手,以富民强县为目标,培育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积极探索旅游富民的新路子,县委政府确立的旅游开发执导大服务理念,为旅游产业发展赢得了站位的初始高度。我县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6.8%,是全省第一林业大县,具有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十多年来,我县一直坚持建设生态大县、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确立了生态为本、文化为魂的发展理念,打响水墨龙乡、生态西峡的品牌,突出生态休闲游恐龙文化游两大主题。

十几年来,游客接待量年均增幅在10%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在GDP的比重不断加大,全县已建成开放了以名园名山名漂为代表的特色景区16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4,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安全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

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从试水全省旅游体制改革试点县,到跻身中国生态旅游大县中国旅游强县;如今,我县厚积薄发的旅游产业正站位新的起点,瞄准下一个全新的高度。

2013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16西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整合提升、全域旅游的思路,成立了建设全域旅游指挥部,领导包干到点、落实到事、具体到人,强力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产业向度假型、品牌化、产业经济转变,加强全域旅游的链条式发展,由线到面,渐次铺开。

 2014年是我县旅游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也是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一年,两创一建(争创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争创国家5A级景区,建设西峡旅游服务综合体)工作接连收获丰硕果实,促使西峡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可进入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旅游通道沿线乡镇徽派风格的古建筑群,古朴高雅的仿古路灯,统一标准的广告匾牌,鲜花点缀的村庄游园,流水潺潺的景观水道。沿百公里旅游长廊一路走来,一步一景,赏心悦目。高端大气的游客中心、精巧别致的景区沿线乡镇3000余间房屋外立面改造,美观新颖的景区沿线数十座星级旅游公厕,功能齐全的双龙镇、二郎坪镇自驾游服务中心,处处昭示着我县旅游产业脱胎换骨的嬗变。三年来,全县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

    一是公共信息导向工程。按照国标要求,规划制作336块公共信息导向系统标识牌,完善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提升了游客便利度。建立了有中英日韩四种语言,能实现网上浏览、查询、购票、预定的综合网站。

二是清洁家园提升工程。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农村文明集市创建活动,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等文明细胞创评活动以及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宣传活动。在太平镇、二郎坪镇、双龙镇旅游通道沿线规划3星级旅游厕所,在城区及交通要道建成标准化旅游公厕60余座。

三是旅游道路升级工程。对县城白羽路、世纪大道、建设路等城区主干道、寺山公园以及鹳河两岸道路高标准亮化,新建迎宾大道,拓宽改造滨河大道,对恐龙园、老界岭、鹳河漂流、银树沟、老君洞景区旅游公路进行升级改造。

 四是旅游综合服务工程。新上了县城旅游服务综合体、老界岭名企会所及艺术家创作园、老界岭房车营地等十余个大型旅游建设项目。

全域景区化战略引领我县旅游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我县围绕推进全域景区建设,巩固A创标成果,争创老界岭省级旅游度假区,提升硬件水平、优化管理服务、增强综合实力,推动产业升级。截至目前,全县接待游客438.6万人次,门票收入1.92亿元,旅游综合收入1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9.3%11.8%。五一、十一期间,恐龙园日接待量突破3万人次,老界岭度假区一房难求,避暑度假产品深受游客青睐,5A景区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全县旅游经济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县委政府提出要把西峡当做一个大景区,全域全程按照景区理念来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经营,让西峡全域呈现景区化的风貌和环境,具备景区化的业态和文化,展示景区化的品牌和形象,是西峡旅游致力全域发展的战略选择。

发展乡村旅游,拓展全域景区。乡村旅游是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新途径,也是我县建设全域景区、实现村强民富的重要载体。县委政府认为,乡村旅游既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还要突出特色,协调发展。

关键在分类指导。我县拥有10万亩优质猕猴桃基地、35万亩野生猕猴桃基地和年产8000万袋袋料香菇及菌果药业生产基地。据此,我县把乡村旅游划分为特色农业观光、旅游配套服务、移民新村建设和民俗农耕文化游四个类型,突出主业,完善要素,协调发展。在老界岭、龙潭沟、恐龙遗迹园、宛西工业园等成熟景区,大力发展以农家宾馆为主的专业村,搞好旅游配套服务建设,提高游客接待能力,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在猕猴桃等特色林果基地专业村,以观光农业为主,在每年春季和秋季,举办赏花节、采摘节,丰富旅游项目;围绕生态移民新村建设,发展以生态文化、民俗文化为主的乡土文化游。同时,还积极挖掘本土饮食文化,发展特色小吃;挖掘地方曲艺文化,打造特色演出,逐步拉长当地旅游产业链条。

关键在试点推进。为培育典型,探索经验,在全县确定了8个基础条件较好的试点村,太平镇东坪村、双龙镇化山村、丹水镇丹水村、二郎坪镇中坪村4个为景区配套服务专业村,田关乡孙沟村、丹水镇英湾村、五里桥镇黄狮村3个为农业观光旅游专业村,军马河鱼库村为生态移民新村。目前,8个试点村按照乡村旅游的要求,全面推进,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在精心打造。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对每一个项目都进行详细研究,综合考虑村、组的地理情况、村民的生活习惯及生产状况等诸多因素,在旅游道路、停车场、休闲设施、演艺中心、食宿服务、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认真安排,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全力提升试点村的建设水平,使游客能够真正体验到乡村旅游的乐趣和品位。

在我县,农家宾馆在发展壮大的同时,旅游产业链条也不断延长,绿润达香菇酱、西峡猕猴桃加工、小三鞭保健酒等农产品加工风生水起,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一切都是我县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带来的变化。我县全域景区的盛世美景,优美的生态风光、独特的田园美景、可口诱人的美味小吃,美不胜收,让八方宾朋流连忘返。


《我县被授予“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县”荣誉称号》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anyang.yuduxx.com/xixia/27211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