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26 08:41 我要投稿
仲秋时节,秋高气爽,硕果累累。
在玉乡大地上,随着阵阵悠扬的歌曲响起:“脱贫攻坚齐心向前,我们要放在心间,扶贫在路上,真情在心田呀,用心帮扶就不难,我们呀并肩战,攻坚克难,遮山明天会更加灿烂。”一首由《北国之春》所改写的《扶贫之春》在镇平县遮山镇群众中广为传唱。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遮山镇各级干部心怀“家国情怀”把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村组,深入群众,认真研究精准扶贫面临的实际问题,一桩桩地解难题、一件件地办实事,先后投入资金30多万元完善相关设施,建设光伏发电、畜牧养殖等扶贫项目30多项,为贫困户新建房屋20多处,帮扶群众做实事办好事200多件,解决各类纠纷30多起,转移安置就业80多人。
善用“金钥匙”精准扶贫动态化
发表工作日志与图片,时常关注精准扶贫信息平台有绩分奖励哟。绩分可以对换10元、20元不等话费或者是智能手机……这是遮山镇提高广大干部使用科技手段服务精准扶贫与软件开发公司沟通制定的奖励机制。
当下,善用科技的“金钥匙”,是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有效手段。遮山镇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大数据分析、云存储技术等信息化手段,通过智能手机APP端优势,建立了信息化服务平台。在全县对这一平台绩效考评中,参与度、利用率等10项考评内容,遮山镇9项受到全县表彰。
扶贫信息录入便捷化。该镇以大数据为平台,推进建档立卡和因户施策。帮扶责任人通过“精准扶贫手机APP客户端”,逐户普查实时填写入户普查表和收入核查表,系统自动生成《贫困户信息采集表》、《贫困户精准扶贫明白卡》等规范化档卡,录入时系统自动核对、智能纠错,实现了贫困户建档立卡基础信息的即时录入、一采多用,永久保存。同时,填写的表卡可以与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有效衔接,变动信息实时修改。
如果想了解贫困户信息怎么办?为了最便捷的展示贫困户信息,该镇将贫困户信息制作成二维码,只要你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到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了解到致贫原因,显示出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动态显示帮扶日志。届时,镇村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全面了解掌握镇村贫困户分布、致贫原因分类,帮扶措施成效等,从而实现趋势化、预测性分析,以可视化大数据图表展示,以动态性报表进行统计,挂图作战,定点清除,为精准施策提供准确数据支撑。
帮扶管理实时化。一个月至少4天帮扶日,帮扶责任人到贫困户家中去了几次,做了什么,通过智能办公系统APP可以对帮扶全程进行监控,实时精准管理。帮扶责任人到贫困户家中,通过系统APP可以写帮扶日志,帮扶日志图文并茂,我们为贫困户做了什么,扶贫产业进展如何,讲了那些政策,有什么帮扶成效,都可以通过日志展示出来。同时系统将自动记录帮扶人员走村入户路线轨迹,后台可以随时实时掌握每个帮扶责任人当前工作状态、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效,实现动态化、全天侯、无缝隙监管。
工作干的怎么样,通过上传工作日志动态展示,发布平台“朋友圈”影像显示,全镇上下形成以“亮工作、晒进度、展风采、比排名”的精准帮扶氛围。
增强帮扶意识敢于“贴着帮”
脱贫攻坚唯有干群齐心其力断筋。脱贫攻坚还在路上,群众的具体困难解决得怎么样、老百姓是否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的帮扶效果。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遮山镇深刻认识到如期完成脱贫目标,必须围绕“人”这个核心因素做文章,尤其是要发挥好党员干部的骨干作用。该镇先后选派了190名党员干部、32名业务骨干驻村入户,同398户、1198名贫困群众一道学政策、兴产业、长技能、育新风,在贴近群众的过程中、带领群众在干事创业中一起成长。
到群众中来,就要学会用老百姓的话,讲他们能听懂的政策,设身处地想老百姓所想的事儿,做让老百姓认可的活儿。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为拉近贫困户与扶贫责任人的感情,遮山镇开展“我为贫困户做顿饭”活动,遮山镇党委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扶贫“第一书记”等百余人走进贫困户家中,一同生火做饭、同座而食,构建感情纽带,共话加快脱贫步伐。
遮山镇党委书记马国政说:“扶贫先扶志,开展‘我为贫困户做顿饭’活动,虽然不能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的贫困问题,但是镇党委政府就是想通过此次活动,让扶贫责任人和贫困户心中明确,扶贫工作不单单是一项政府工作,更是一项如同‘照顾家人’般的责任,要把脱贫攻坚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摆在重要位置,展示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走近了群众,你才能发现问题。如何让群众满意,点滴细微之处见真情。钟起营村刘长洲家用的切菜板仅有学生用的笔记本大小,王文召家里做饭想用点香油都没有……这些说出去谁都不会相信的事情,如果不是帮扶干部深入群众就连自己都不相信。
为贫困户送来一块崭新的切菜板,灌上一提小磨香油,送上一个带绳链的手电灯……遮山镇在此基础上又广泛开展“八个一”活动,真心为群众过一次生日、送一份祝福、随一份薄礼等,拉近了与帮扶对象的感情,真正地了解了贫困户,发自内心地驻下心来帮扶贫困户。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相互的,细微之处更显帮扶之情。钟起营村贫困户王文召原本勤劳肯干,但是突发疾病使他家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一系列扶贫政策使他的生活压力得到了缓解,王文召感动地说:“政府的扶贫政策接地气、利群众、帮危难,对俺帮助极大。”脱贫攻坚要对标政策,这不只是要求干部拿得准,也要让群众心里真明白。形成这样的默契,才能确保政策精准落实。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遮山镇一方面发挥致富带头人的作用,为有创业能力的群众找产业项目、对接市场,带动更多群众致富。今年,扶贫干部帮助200多户贫困家庭建起禽类养殖园、特色蔬菜种植园、烟叶育苗园等,并依托遮山镇静脉产业园区通过开辟绿色岗位、带薪技术培训等形式,转移安置30多人实现就业增收。另一方面为群众致富找到“发动机”,依托市县农经专家建立完善乡村两级技能培训。通过干部的“联姻”,帮助村民聘请农技人员开展“订单式”服务培训,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有一人掌握种植技能。今年,遮山镇开展这类培训200多人次,300多名贫困群众有了一技之长。
干群之交,难在同甘共苦,贵在换位贴心。遮山镇积极开展“三情”活动,即帮扶人员真情互动相知相识,热情带动体贴体谅,激情感动发热发力。帮扶意识日渐浓烈,感动的事迹遍地开花。帮扶人王旭英看到贫困户身患重病,捐献200元现金,同时又在网上发起“轻松筹”爱心捐助,钟起营村村支部书记刘建刚捐助贫困户马玉田400元现金,并号召村组干部为其捐款盖房……如今,一幅干部群众携手战胜贫困的美好图景,日渐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宣传载体多样奏响扶贫交响曲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脱贫攻坚的路上,仅靠农民自身的努力难以脱贫,单靠政府的输血救济也只是解决燃眉之急。精准扶贫既需要合作、共享,也需要相互扶持……。”一大早,遮山镇王沟村村委的“小喇叭”里传来了遮山镇精心编排的《精准扶贫在路上》的快板书,这也是遮山镇加强村级宣传阵地建设,解决脱贫攻坚宣传短板的缩影。
去年以来,遮山镇投资5万多元为17个行政村配备了拉杆音箱、喇叭及U盘,适时播放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红歌及致富小常识。在宣传广播时间上合理选择“三个时段”。充分考虑到农村起居时间和村民农忙实际,小喇叭播放时段主要集中在周一至周日上午7:00—9:00,中,午12:30—13:00,下午17:30—18:00这三大时段。同时结合学校、幼儿园相对安静的环境要求,对播放时间做个别调整,确保在小喇叭不扰民的情况下取得良好的宣传成效。
为确保小喇叭真正“响起来”,遮山镇建立了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组长,组织委员为副组长,抽调2名工作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为成员的播音小组,及时更新播音内容,每天对小喇叭管理和利用情况进行落实和监督,确保各村小喇叭时时发声。
在宣传手段上坚持“六有”,即有导向、有投入、有载体、有队伍、有形式、有典型。播放内容突出“五大主题”。根据需要,栏目设置分为《红歌天地》、《新闻简报》、《扶贫政策导读》、《法律讲堂》、《生活小百科》、等9个版块,涉及党章、党史的学习及惠农、便农政策的解读。
村文化大院、村委广播室等相继成为有力的政策宣传阵地,通过宣传一下子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现在党的政策真是好,帮扶干部工作实在细心,问寒问暖就像咱们自己的亲人。”遮山镇夏庄村63岁的王万荣和村里群众们在村文化广场跳广场舞前,大家喜聚一起总会不断议论着最近脱贫帮扶的感人故事。
“年轻人,谢谢你们!每月都有干部到我家来慰问,帮我解决生活困难,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才好。”遮山镇钟起营村偏瘫老人张银祥激动说道,“如果我还年轻的话,我一定像你们一样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志愿服务活动中去。”
如今,遮山镇脱贫攻坚志愿服务队走进贫困村,走近贫困家庭,为其提供便民志愿服务,更是遮山镇脱贫攻坚宣传的一道亮丽风景。志愿服务队全面覆盖产业发展、电商销售、学习宣传、纠纷调解、便民服务五个方面进行精准帮扶。
遮山镇紧紧围绕“脱贫摘帽、精准扶贫”在全县率先创新成立脱贫攻坚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发挥青年干事激情,吸收各方能人巧匠,在脱贫攻坚中倡导新风尚,形成正能量。目前,通过开展脱贫攻坚志愿服务队,已帮助26户在档贫困户了解脱贫攻坚惠民政策,成功申请种养殖产业发展,带动了28名青少年就业创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民参与,共话脱贫,是遮山镇结合实际举办喜迎十九大“百姓宣讲直通车”暨脱贫攻坚宣传月文艺汇演的真实写照。
在遮山镇,17个行政村182名义务宣传队队员共聚一堂,说说咱老百姓自己的脱贫故事已成常态。汇演中,钟起营村的歌曲《为了谁》、马营村的爷孙俩诗朗诵《扶贫》、王沟村的坠子书《社会主义颂》等节目精彩纷呈,掌声此起彼伏。参演人员中有9名7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一名已经82岁了,他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微笑,用歌声、舞蹈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演出内容不仅丰富,更宣传了党的扶贫政策,传播了快乐和社会正能量,巩固农村文化阵地,同时也激发了老百姓对生活的无限热情。
夜幕降临,劳作了一天的群众们结伴前往村民文化广场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星星点点的遮山镇上空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响起了欢快的笑语声,还有那精准扶贫的“合奏曲”。
《镇平县遮山镇精准脱贫纪实》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anyang.yuduxx.com/zhenping/66269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