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河南日报》“名师”会客厅走进内乡,专访我县实施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名学校“四名工程”、打造教育高地的成功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这是该栏目首次走进县级进行采访。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南阳站站长李铮带队采访,县长杨曙光、副县长王兴勇参加座谈。
《河南日报》记者分别从内乡“四名工程”的实施、名师的炼成、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打造、实际教学中的经验、教师扮演的角色、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参加访谈的领导和教师,分别介绍了我县立足地方实际、创新思路方法、多措并举着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教师们还畅谈了教学实践中的心得和体会。现场气氛热烈,探讨深入,举例生动,交流融洽。
内乡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县,县委政府为什么要优先发展教育,提出培育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名学校“四名工程”,打造内乡教育高地的宏伟目标?
专访中,县长杨曙光指出,第一是应尽之责。从全局上看,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任务。省、市也分别提出相关要求,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与上级战略布局相衔接,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目标任务相呼应,与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强烈期盼相协调,做到优先发展、科学发展。这是既是县委政府的应尽职责,更是政治责任。从传承上看,内乡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美德。新一届县委、政府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传承发扬这种美德传承下去,发展下去,把教育向纵深方向培育发展;从前景上看,目前我县已经是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职业教育强县、教育工作先进县。县委、政府有信心巩固好、发展好教育事业的好态势、好趋势,好气势。第二是民生之需。老百姓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在吃、穿、住、行、医等基本生活条件改善之后,更多关注的就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问题。我们实施“四名”工程,打造教育高地,就是要大力发有幼、小、初、高中等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学历和就业培训教育,让内乡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教育环境,这是一项事关后代的民生工程。第三是发展之要。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和全民素质的竞争。一个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发展,最关键的要素还是全民素质的提升和高素质人才的支撑,我们需要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育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养人才,需要把更多普通劳动者从人力资源培养成为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人力资本,需要培育创造适合多种人才共同发展的优质教育环境,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我们内乡本地人的素质能力,提速发展水平。同时也能吸引县域外有需求人士来我县接受教育,从而拉动内乡的人流、人气,带动三产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就如何培育“四名工程”,打造内乡教育高地。杨曙光强调了四个方面:第一高位决策,对教育事业要高看一眼。要把教育事业放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谋划,内乡是秦巴片区特困县。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能让一个想上学、考上学的孩子因为贫穷,因为经济问题上不起学。第二加大投入,对基础设施要重投一笔。我们不断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体制,依法增加教育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力争在县域内形成基础教育、中职高职、就业培训共同发展的大教育格局。如我县投资2.5亿元,按省级示范性高中标准建设新高中,投资8000万元,建设用于拓展学生训练的高规格南阳市示范性综合性实践基地,同时在实践基地附近以PPP模式,规划建设兼具中职、高职、社会化就业培训等教育功能和场所的内乡县职教培训基地等,这些都将会极大的改善我县整体的教育教学条件和水平。第三政策激励,对教育队伍要厚爱一分。一是县委、政府不断探索完善教育激励政策机制,在资金投入、规划、土地等政策领域向教育倾斜;在政治待遇、医疗、住房等经济领域向表现优秀的教师倾斜;在津补贴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2014年我县率先在全省实现对全县农村义务段教师每月人均补贴100元生活费,今年县委政府将进一步提升补贴标准,进一步改善提高农村一线教师的待遇。二是探索建立内乡县牧原教育等基金会,用于奖励内乡县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学生,并对困难学生进行救助,为内乡教育事业发展建立专业化的长效投入机制。第四借船出海,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作为偏远山区县,如何解决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管理水平的不足问题,在这方面要善于“攀高枝”、“结大缘”。我们经过真诚沟通和有效对接,我县将与北京师范大学建立合作办学关系,与北京延庆县结成南水北调水源地对口协作县。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最大范围内借鉴先进地区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成功经验,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师资等教育教学资源的互动和提升,缩短我县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名学校“四名工程” 培育成长周期,加快实现内乡教育高地目标的步伐。
王兴勇在访谈中说,一个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名师”的培养和带动作用。但要历练成为名师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同时提升多方面的素养和能力。第一是才学。作为名师,首先要有才学,所谓“学高为师”,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和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要对教育教学精益求精,以渊博的知识、良好的素质,上好每一节课,帮助学生增智广识。第二是师德。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要对学生高度负责,一切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和发展,不是片面追求成绩,更注重学生素质培养,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强化道德、情感、价值观的传播,对学生的教育实现传授知识、启迪智慧与完善人格相统一,要热爱教育事业,把教育作为终生的责任和追求,体现出教师“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情怀;第三是创新。要成为思想、智慧和创新的先锋,名师的思维要足够的敏感,善于把周围有用信息纳入到自己的知识框架中,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完善,形成自己独到见解和鲜明风格。要有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内乡教师总结出的“学-导-练”教学法就是在实践中探索出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教育教学之路,要在不断创新中激发学生智慧,加快专业成长。第四是示范。要通过言传身教,引领示范,对其他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不断优化教风学风,丰富教育教学内涵,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长效发展。
王兴勇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发展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无疑将起到关键和持久的推动和提升作用,作为教育战线的工作者,将始终坚持以“争创全省教育名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巩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名学校“四名工程”建设,促进教育工作实现新跨越,努力打造内乡教育发展高地。
县教体局局长唐新庆,实验初中校长谢海汇,县第六小学校长、内乡县首届“名校长”培养对象郭学志,内乡高中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陈宗申,赤眉镇中心小学班主任、南阳市学科带头人、内乡县首届“名班主任”培养对象孙中健,县第四小学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内乡县首届“名教师”培养对象吴景殿参加访谈。
据悉,专访报道将于近期刊发在《河南日报》上,专访视频将制作成二维码同时刊登同时发布在大河网上。
《《河南日报》名师会客厅走进我县》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anyang.yuduxx.com/neixiang/224679.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