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18 12:20 我要投稿
2月2日,在内乡县街头,小朋友们正在挑选春鸡,迎接立春的到来。
“立春”俗称“打春”,在河南广大农村,人们为讨吉利用彩色棉布和棉花缝制成公鸡饰品,钉在儿童的衣袖或帽子上,名为“春鸡”,寓意生活丰衣足食,小孩茁壮成长。
2月2日,内乡县衙里锣鼓声声、人头攒动,一场热热闹闹的“打春牛”民俗节目正在展演,让来自省内外的游客们欣赏到流传两千余年的立春农耕习俗。
“打春牛”又叫“鞭春仪”、“迎春礼”,是中国农耕文化中历史最悠久的礼俗之一。 内乡县的“打春牛”活动包括迎春、祭祀、打春、闹春、送春等步骤,每年官府都很重视,举办得非常隆重热闹,是一年中重要的节日活动。每逢立春前一日,知县率众官到先农坛祭祀由钦天监颁布制作的“春牛”和“芒神”(主管树木的神)。祭祀完毕,知县在附近田地里亲手扶犁耕地一垄,表示代御亲耕,以迎春气而兆丰年。然后第二天立春日在县衙大堂前“鞭春”。大堂前设香案,摆香烛、猪羊、白酒等祭品,知县跪拜祭祀后,带领众官吏绕牛三圈后,鞭打春牛(泥塑或纸糊的),牛肚内事先填满的五谷、干果等纷纷落地,众吏役与百姓欢呼抢食,期盼五谷丰登,吉年有余。
在台下观看民俗展演的游客们欣喜抢食春牛肚子里的五谷、糖果,希望来年幸福安康。来自郑州的游客刘女士告诉记者:“很幸运今天能看到‘打春牛’民俗表演,希望讨一个好彩头,鸡年事事顺利!
“此次‘打春牛’活动,是在‘二十四节气’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后的第一个年头举办,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二十四节气,举办一系列的活动,让民族的文化精髓得以保护传承和发扬广大!”内乡县衙博物馆馆长王晓杰说。
目前,在内乡县衙内开设推出了专题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春牛展》,分两个展厅以图文展板、雕塑、实物、电子触摸屏等多种形式向广大游客展示“打春牛”这一非遗特色 。(樊迪)
《“戴春鸡、打春牛”--内乡庆“立春”》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anyang.yuduxx.com/neixiang/55630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