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
淅川,有这样一位环卫工人,他曾在陶岔电灌站参加过渠首渡槽建设,在原县化肥厂当过厂办秘书。2000年企业因南水北调建设关停,他下岗选择做环卫工人,一干就是16年。他就是淅川县商圣街道环卫工刘德恒。
率先“下岗”为调水
1974年,刘德恒从部队转业,响应政府号召,加入到了浩浩荡荡的修建渠首渡槽的队伍中。“那时,我每天斗志昂扬、挥汗如雨,奋战在渠首建设工地上,从未感到过累。”刘德恒回忆说。
1975年5月,他到县化肥厂当了一名工人。“这儿还留着一块印记呢……”谈起化肥厂的建设,老刘挽起裤管,指着左腿上一处醒目的疤痕说。“我先后在车间当过操作工、工段长,协助厂里外聘的技术专家,参与过脱硫技术研发,并获得省科技创新三等奖,后来我因工作业绩突出,调入厂办当了秘书。”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启动后,为了水源地水质安全,确保一江清流永续北送,淅川县化肥厂面临裁员、关停,刘德恒主动找到单位主管人事的领导,提出自己首先下岗。“南水北调是国家的大事,既然大家都有顾虑,那就先从我开始吧!”
选择“上岗”为净水
“刚下岗那会儿,我心里也很迷茫,不知道以后路该咋走。”刘德恒至今仍记忆犹新,我在家里浑浑噩噩地待了两个月,最后决定做一名环卫工,为净化丹江水源地做点小贡献。
刘德恒回忆,刚
上班第一天,在街上就遇到几个邻居问他:“刘主任,你一个大文人,现在咋扫起大街了。”听着惊诧中带有几分嘲讽的招呼,老刘一下子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躲起来,但他很快冷静下来。“我干的职业,是为了清洁家园,净化丹江水……”他这样想着,内心慢慢平静下来。再遇到熟人,他总是乐呵呵的。他每天要从早上4点一直忙到晚上8点,一回到家,身体就像散了架似的,但回想起自己清扫过的每一处都干干净净的,顿时又轻松了许多。
2008年6月,有一天老刘正在清扫垃圾,看到路边一个男青年带着小孩在路边便溺,便走过去告诉男青年,应该在下面铺张纸,以免弄脏环境。男青年不屑一顾地说:“你是一个扫街的,如果我都弄干净了,还要你干啥哩!”老刘瞪大眼睛回应说:“如果都像你这样,不注意公共卫生,污染环境,弄脏了丹江水咋办?”众目睽睽之下,男青年惭愧地低下了头。
甘心“守岗”为护水
16年如一日,刘德恒坚守岗位,无怨无悔。
看着父亲每天扫街,浑身酸臭,女儿心疼他:“爸,咱也不缺那钱,别干了,你也是个
文化人,现在这样子,别人会
笑话的!”“你说啥?我用一人脏,换来万人洁,有啥可笑话的?我这样做呀,问心无愧!”老刘语重心长地说。
有一次,老刘觉得脖子不舒服,偶尔有些呼吸困难,到县医院检查,医生建议去大医院进一步检查,可老刘怕耽误工作,不愿去,坚持说:“我身板硬朗着哩,没啥事。”最后,在子女的再三催促下,才去大医院做了检查,诊断结果是甲状腺瘤中期,需要手术。
手术后,医生劝他休息两个月。他却说:“我已经习惯了扫街,一天不拿扫帚,手就痒得慌,我不在岗,街道脏了,污水流进丹江,让人家北京人咋喝哩!”术后第二天,他又回到了岗位上。
2009年大年三十凌晨,老刘正在清扫街道,突然接到女儿的电话,说舅舅正在县医院抢救,快不行了,想见见亲人。老刘让女儿先去,然后说:“春节是新年第一天,我应该起早把街道扫干净,让大家过一个干净舒心的春节。”天快亮时,他终于完成工作,匆忙赶到医院,可是当他在太平间看到内弟的遗体时,再也忍不住了,失声痛哭起来。
事后,很多亲友劝他:“老了,混混日子算了。”老刘却严肃地回答:“搞环卫,呵护水源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既然干了,咱就要干好,不然心里不踏实。”
近年来,老刘除了干好环卫工作,又加入了护水队伍,业余时间在县城鹳河(丹江的支流)两岸捡捡生活垃圾。11月4日,笔者再次见到老刘,他说,他愿意为保护一渠清水,奉献到老。
《淅川:渠首环卫护水情深》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anyang.yuduxx.com/xichuan/271033.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