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南阳新闻 > 淅川县新闻 >

淅川小芦笋撬开乡亲致富大市场

[摘要]大河网讯 9月9日一大早,一辆辆满载芦笋的卡车驶出淅川县厚坡镇陈营村芦笋基地,这批新鲜芦笋将发往郑州,然后转运日、韩等国家。 “早上采割的芦笋爽嫩可口,能卖好价钱...

大河网讯 9月9日一大早,一辆辆满载芦笋的卡车驶出淅川县厚坡镇陈营村芦笋基地,这批新鲜芦笋将发往郑州,然后转运日、韩等国家。

“早上采割的芦笋爽嫩可口,能卖好价钱!”陈营村村民程浩伟、张玉春夫妇推着装满芦笋的三轮车在等待称重,“等俺们攒够钱了,先要把房子翻修一下。”  

程浩伟家曾是陈营村的贫困户,他的母亲中风瘫痪在床,两个孩子正在上学,一家5口人守着4亩薄田,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2011年,陈营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淅川县辉国芦笋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程浩伟一家开始种植芦笋。经过几年发展,如今的程浩伟家已经成功脱贫。

“我年龄大了,干不了重活。这两年我一直在种植基地打工,工作不算累,每月能挣1000多块钱哩!”正在基地采收芦笋的六旬老人李富国笑着说。据合作社负责人邹辉国介绍,他的合作社每天需要用工100多人,来的都是邻近村的留守老人和妇女。“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大家干劲都很足。”  

邹辉国早年在外做销售,整日东奔西走,他在河北、山东等地看到那里大面积发展芦笋产业,芦笋远销日本、韩国,冬季每公斤可卖到上百元的高价,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正在这时,家中朋友告知,淅川县实施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对回乡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有志之士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多年在外闯荡的邹辉国顿时有了回乡创业、带富乡亲的想法。 

刚开始,邹辉国对芦笋种植一窍不通,于是他不断四处考察、学习,潜心钻研种植技术。2011年,反复考察后的邹辉国信心十足地回到淅川,选定地处南水北调中线渠首附近的厚坡镇陈营村种植芦笋。 

“给我三年的时间,我证明给你们看。”面对家人朋友的质疑,邹辉国斩钉截铁地说。说干就干,第一年他就流转了近500亩土地种植芦笋。 

经过一年发展,芦笋基地初具规模。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眼光长远的邹辉国从外地请来了专业的管理人才,开始谋划更好更快的发展道路。

2012年底,经过精心筹备,由村里十余家种植大户共同参与的淅川县辉国芦笋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合作社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村民除每年获得每亩800元的土地流转费以外,还可以用“反租倒包”的形式从合作社承包土地种植;合作社为种植户提供资金、技术和销售渠道,帮助这些村民脱贫致富。截至目前,该村已有200余户贫困户从中受益。经过几年快速发展,如今陈营村芦笋种植面积已有3000余亩,成了远近闻名的“芦笋专业村”。

 

随着扶贫种子在该村“开花结果”,芦笋种植已然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目前,陈营村芦笋种植基地产出的芦笋除了销往本地市场,还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仅此一项就让该村户均增收万余元。

“今年芦笋长势良好,只要符合出售高度就能采摘出售。”邹辉国介绍,芦笋一次下种可连续收获15年,3000亩芦笋的纯收入有1000余万元。村东头地里的芦笋种植时间早,现已进入旺盛生长期,产量和收入还将翻番。“下半年我准备联合郑州那边的客商建设恒温库储存基地,共同打造芦笋流通市场。”邹辉国自信满满地说。(生俊东 杨冰)



《淅川小芦笋撬开乡亲致富大市场》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anyang.yuduxx.com/xichuan/47207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