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18 10:34 我要投稿
新年伊始,淅川捷报频传,折射出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逐梦“绿富美”的信心与底气。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2016年,淅川有机农产品进入北京500个社区,被端上众多北京居民餐桌;进京销售产品累计达1.79万吨,销售收入4.65亿元,渠首“生态农产品”品牌叫响京城。
这是一系列值得自豪的荣誉:淅川,作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全国创建出口农产品安全示范县,已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98.7万亩、有机绿色农业生产基地9.75万亩,“三品一标”认证面积居全市前列,带动全县农民每年增收20亿元,4.8万贫困人口由此脱贫……
“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淅川朝“绿富美”加速奔跑,靠的是什么?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淅川县委、县政府主动顺应新常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以绿色供给满足水清民富需求。
生态立县
水清民富的“淅川路径”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淅川承担着“一渠清水送京津”的重要使命。在县十二次党代会上,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郑重承诺:“坚守水质保护底线,把保水质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
然而,严峻现实不容忽视——淅川地处秦岭余脉,水土极易流失,荒山石漠化严重。同时,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淅川环丹江口库区有20万名农民,仍依赖岗丘薄地从事传统农耕,所施的农药化肥影响着水库水质。
水质要保护,农民要脱贫。究竟该如何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淅川县决策者精心谋划“后移民时代”水源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在深入调研论证、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引领“后移民时代”淅川发展的《南水北调中线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清晰地呈现在淅川人面前,并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而上升为国家战略。
淅川县始终站在南水北调大局的高度谋发展,把建设水清民富县强新淅川作为总目标,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为载体,强力实施生态立县、创新活县战略,突出抓好生态农业等重点工作。
职能转变
绿色优质的“淅川探索”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加快发展有机农业,狠抓标准化生产、监管。淅川有机农业在全市独占鳌头,淅川的探索值得探究。
淅川县一改行政干预的传统做法,用市场化机制刺激产业发展。找准定位,放管结合——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不该管的坚决交给市场,把主要职能转变到政策服务、市场监管上,全面激活市场、激活主体。
5年来,淅川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大力扶持发展金银花、茶叶、竹柳等生态农业,并从资金扶持、品牌认证、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同时,全县各部门倾力支持服务,做到基地建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金融部门先后融资近20亿元,为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破解资金瓶颈。
优厚的政策“红包”,极大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农业积极性。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每年新发展茶叶、竹子、软籽石榴、金银花等生态农业基地4万亩以上,产业规模逐步壮大。2016年新发展家庭农场160多家、合作社200余家。全县97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成为生态农业的生力军。
好产品产出来,更靠管出来。在食品安全领域,处于金字塔尖的是“有机食品”。
淅川向着更高标准体系对标看齐,为辣椒、柑橘、核桃、茶叶、软籽石榴、大闸蟹、食用菌等18种农产品制定了标准化作业图。此外,强化市场监管,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施农产品基地准出制度,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有机农业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前提是做好土地流转。淅川把鼓励引导农户土地流转与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紧密结合起来,采取转让、转包、出租、互换4种形式,促进土地向公司、大户集中。近几年来,全县3万余户农户流转土地30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9%,位居全市前列。
融合发展
生态农业的“淅川亮色”
在淅川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采访,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农民说得最多的是“生态”,企业家着重谈的是“产业链”。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淅川有机农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内功——着眼于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
在九重镇金银花种植基地,唐王桥村农民高敬森在承包的60亩花田中忙活,“这里的金银花专门用来制作双黄连口服液。用的是灯光杀虫,施的是生态有机肥,全过程绿色种植”。
福森药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了三产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农民致富、旅游业发展,确保公司产品品质。福森药业以金银花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双黄连口服液、福森源凉茶,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品牌就是资源,就是市场,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
淅川县不遗余力地推介渠首品牌,建立以小麦、葡萄等为主的有机农产品基地5.2万亩,认证种类33个,注册“渠首”优质农产品36个。通过在京举办农产品销售推介会、洽谈会等途径,强力推进农产品进京销售,7家企业28种农产品进京销售。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销售模式。
生态农业风生水起,带动生态旅游异军突起。目前,淅川已发展茶叶3.9万亩、金银花3.8万亩、竹柳2万亩、湖桑4.5万亩,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竹柳基地和石榴种质基因库。环库区的百里芦苇带、垂柳带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乡村旅游、观光采摘发展红火,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
去年,淅川累计实现综合效益20多亿元,20万名农民端上了“绿饭碗”。
卢捍卫表示,淅川要把农业做成生态,把生态做成产业,通过培育生态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化水平,走出一条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同时,实现民富县强。③6
《探索水清民富新路径》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anyang.yuduxx.com/xichuan/54233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