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南阳新闻 > 淅川县新闻 >

淅川:谱写水清民富县强的绿色凯歌

[摘要]新华网北京4月18日电 移民工作相对完成后,淅川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各种矛盾和挑战。新一届淅川县委政府领导班子科学决策,两年时间里成功实现经济发展重心转移,在湛蓝色的丹江湖畔、贫瘠的秦巴山片区,谱写...

        新华网北京4月18日电 移民工作相对完成后,淅川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各种矛盾和挑战。新一届淅川县委政府领导班子科学决策,两年时间里成功实现经济发展重心转移,在湛蓝色的丹江湖畔、贫瘠的秦巴山片区,谱写了一曲水清民富县强的绿色凯歌。   如今,每当你有闲暇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或者核心水源区漫步,水天一碧的丹江水库岸边,软籽石榴鲜红似火,金银花生金吐银;青山蓝天下,一排排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鳞次栉比,如诗如画,古老的淅川大地到处散发着勃勃生机.........   真抓实干决战精准扶贫   作为南水北调工程核心水源区,确保一库清水北送,是淅川的政治责任。为保水质,国家在淅川县设置了禁养区、限养区,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和国家级湿地等特殊功能区,对生产发展均有限制,广大群众“有树不能伐、有鱼不能捕、有矿不能开、有畜不能养”,而这些特殊功能区的范围,正是贫困人口最为聚集的地方。   截至2015年年底,淅川县仍有20216户68325人处于贫困线下,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占全县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中,库周山区25000人缺路、缺水、缺电,需易地搬迁,占南阳市易地搬迁总数近一半;实现2018年全面脱贫的目标,年均须脱贫2.4万人以上。淅川县脱贫任务之重,脱贫路径之窄,脱贫难度之大,为南阳市之最!   淅川脱贫攻坚该如何突破?县委书记卢捍卫认为首先要做好决策,好决策也是生产力,一定要来源实践、契合实际、遵循经验。我们不搞高大上,不搞面子工程,最主要的就是抓落实,干实事,一个目的让贫困户挣到钱脱贫。只要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和为企业服务,扶贫攻坚就一定可以做好,目标一定可以达成。为此淅川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工作方针和“一次性规划、分年度投入、连片式推进”总体思路,省市县129个扶贫工作队526名干部驻扎在122个贫困村,结穷亲、帮穷户,制定并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快了脱贫攻坚的步伐。   产业扶贫是主导。产业扶是脱贫攻坚的关键,管根本、管长远。淅川县着眼市场需求,结合淅川优势,提出“短中长”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短线抓短平快、中线抓林果、长线抓旅游   围绕短线项目,重点抓香菇、蔬菜、中药材、材料加工等。去年淅川县在滔河、毛堂、厚坡等11个乡镇已建成香菇基地50多个,带动4000余户贫困户发展香菇2000万袋。西簧乡梅池村发展香菇150余万袋,形成十里香菇长廊奇观,其中63户贫困户种植70余万袋,每袋纯收入4元以上,仅此一项,户均增收2万元,当年全部实现脱贫致富。金河镇彪池村蔬菜大棚基地占地534亩,引进淅川县丽阳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对大棚集中承租,129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承包经营获得资金、劳务收入获得酬金等方式不断增加收入,经过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新路子。该县还大力发展无风险、见效快、管长远、易复制的光伏产业,实现光伏产业兜底,对贫困群众全覆盖。荆紫关镇沿吴村服务区主干道两侧房顶安装光伏设备,建设一条5公里光伏产业带。全部建成并联网发电后,可带动该区贫困群众200余户、800余人,实现每户年增收4000元以上,保障贫困户连续受益20年以上。   围绕中线项目,结合保水质要求,重点发展软籽石榴、金银花、核桃等高效生态产业。依托九重、盛湾、老城3乡镇的软籽石榴产业园,已发展软籽石榴3.5万亩,3年后进入盛果期,每亩可产2吨,按目前市场价,产值可达2万到4万元,必将拉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该县要求各定点帮扶单位为对应贫困户购置苗木,利用贫困户房前屋后田埂地头空闲地,为每户栽种20—30株软籽石榴、薄壳核桃,打造庭院经济,目前全县已栽植薄壳核桃、大樱桃30余万株。   淅川县还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提出扶贫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用大交通带动大旅游,用大旅游带动大脱贫。为打破制约旅游开发的交通瓶颈,一条连接豫鄂两省的西十高速,今年9月可望开工;总投资25.8亿元、总长112公里的环库路已正式开工,3年内全线通车。   易地搬迁去房产库存。此外淅川县立足县情实际巧打“组合拳”,把易地搬迁扶贫与生态旅游、企业解困、房地产去库存、移民村提升完善相结合,实现一举多赢。淅川县县情特殊,贫困群众中,有1/3分布在库区、深山区,易地扶贫搬迁是最有效、最彻底的脱贫途径。   由于移民搬迁、工业关停等特殊因素,淅川县近两年房地产开发过剩,去库存压力艰巨,已被列入省市重点关注的17个县市行列。淅川县政府就将适合楼盘回购,用来安置搬迁的贫困户。县城丹阳、东方两个社区主体工程完工,由于资金问题已经停工近两年,政府将两个社区回购并提升完善基础设施,不仅解决了3500人的易地搬迁安置问题,还有效地消化了房地产库存,盘活了资产。同样道理回购源科公司建设保障房,安置310户、1200人易地搬迁,企业可提供300个就业岗位,既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和用工难题,又解决了易地搬迁人口增收问题。与生态旅游结合上,在环库公路边围绕旅游服务,高标准规划安置点,建设风情村庄,让群众通过开办“农家乐”等实现脱贫致富。   针对易地搬迁群众就业问题,淅川坚持以产定搬、以搬促脱、产搬同步、稳定致富,在每个村镇安置点都配套有产业园。目前,全县共有产业园21个,可带动6300名搬迁人口就业。2016年易地搬迁6100人,进县城安置3500人;乡镇安置2600人。这项工作,淅川县走在全省前列,是淅川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大亮点。   企业结对帮建互惠共赢。为确保广大贫困户如期全面脱贫,淅川县还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特色优势,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全县101家企业与101个行政村结成帮扶对子,实行村企联姻、村企结对帮建。在帮扶过程中,该县因企、因地、因村制宜,找准帮扶切入点,在坚持自愿互惠、互动共赢、公开透明、实用实效四个原则的基础上,统筹推进扶贫工作。截至目前,相关企业已投入帮扶资金8996.7万元,帮扶项目133个,受益群众达6.8万人。   2016年6月,淅川县代表河南省顺利通过国务院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10月顺利通过国务院扶贫督查巡查。在10月召开的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扶贫现场会上,省领导对淅川县在扶贫攻坚过程中总结的好模式、取得的好经验给予充分肯定。   创新融资模式助力企业解困   鸡年春节过后,淅川县贵族旋压件公司生产车间内已经是一派繁忙生产景象,一件件成品摆放整齐准备外运。“县里盘活企业的金融政策真是好呀!4家银行为我们贷款840万元,解了我们公司的燃眉之急。”公司董事长刘建冲感激地说。   淅川县农信社联合平顶山银行、中原银行、村镇银行及时为淅川县贵族旋压件公司发放贷款,安排专人对产品生产、销售、资金回笼情况全程监督,对贷款资金实施封闭运行。这是淅川县创新企业融资模式的一个缩影。   面对经济总体形势下行压力,资金短缺成为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淅川县大多数企业都深陷进资金危局,有的因为银行抽贷,有的因为联合担保,有的因为拆借过桥资金。但是有一部分企业产品有市场,甚至订单稳定,不能因为资金短缺让其完全死掉。政府要敢于正视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敢于用金融手段和资本力量化解矛盾。我们通过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创新融资方式等举措,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帮助企业破解资金难题,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   淅川县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协调引导、部门密切配合、金融主动服务、企业诚信发展”的联动机制,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实现银企双方互惠双赢。县委、县政府定期召开金融联席会、银企洽谈会,积极引导、组织、协调各金融机构与企业深度融合、对接。该县建立了银行存贷挂钩激励机制,对积极支援地方发展的金融机构在存款方面予以倾斜。   淅川县实行“一个企业、一个班子、一套政策”,不断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县四大班子领导分包企业,对融资困难企业逐企调研摸底,动用所有可用政府资源,重点解决协调企业与银行、社会资金的关系,千方百计为企业解困。   “助保贷”快速解困小微企业——为解决中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担保难、融资贵问题,淅川县大胆创新融资方式,推出助保金贷款业务。县政府向建行注资1000万元财政资金作为政府风险补偿金,建行以10倍比例放大,对中小微企业贷款能力增加到1亿元,形成政府资金的规模效应和杠杆放大效应,先后将40多家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前景好、效益好的中小微企业纳入“助保贷”企业池,使它们随时能从银行获得快捷、低息的贷款融资。“‘助保贷’业务真是好呀,办理快捷,利息便宜,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淅川县中一精密件公司负责人李应迁从县建行拿到500万元贷款后高兴地说。   “银团贷”解决资金危困企业——针对市场前景较好但资金困难的企业,淅川县委、县政府与金融部门多方协调,及时推出“银团贷”业务。由若干家金融机构共同“组团”为企业贷款,在企业债务中占比例最大的银行作为主办银行,与其他银行共同建立封闭运行机构,负责资金使用和监管。   “金土地确权贷”解决担保难——淅川县还创新推出“金土地确权贷”业务,解决企业融资担保难题。由政府协调银行为企业贷款,贷款专项用于企业缴纳土地出让金,企业办理土地确权手续后,即可办理土地抵押贷款,首先偿还银行贷款,实现全流程无缝对接。该县先后为移民文化苑、龙耀实业、金利管业等企业发放土地确权贷款5400万元,大大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截至2016年9月底,淅川县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5.84亿元,较年初增加8.56亿元,增加额和增速均居全市各县区前列。   金博橡塑公司是一家汽车零部件专业制造商。该公司从县建行拿到1000万元“助保贷”资金后,购置了一批国际领先实验设备,大大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15年公司销售收入增幅超过40%,税收增幅达80%以上。   强有力的金融服务支持,有效增强了企业发展核心动力,推动了淅川县域经济有序、健康发展。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4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7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39家。   弘扬主旋律重塑良好民风   今年以来,淅川县深入开展“弘扬移民精神、弘扬好家风家训,争做最美淅川人”(简称“两弘扬一争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宣传引领、创新活动载体、培树道德风尚,凝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风正气、铲除歪风邪气,打造“首善淅川”、“渠首精神高地”,我们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两弘扬、一争做”活动。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道出活动初衷。   在南水北调大移民中形成的“大爱报国、忠诚担当”移民精神,是淅川县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成为融入淅川人血脉的强大“基因”。   为进一步弘扬移民精神,2016年4月至5月,朝阳·淅川“弘扬移民精神深化京淅协作”宣传月活动在京举行,淅川县移民精神宣讲团深入朝阳区19乡镇、街道、高校等地,巡回宣讲演出23场,聆听报告、观看演出及移民摄影图片展超10万人次;7月,淅川县移民精神宣讲团走进北京市昌平区、西城区,先后做报告10余场次;11月,淅川移民精神宣讲团再次走进水利部移民局做报告。一系列宣讲活动,使移民精神叫响全国,在对口协作、加强联谊、宣传淅川、教育人激励人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与此同时,淅川县以移民民俗文化馆、移民纪念碑林、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等教育资源为载体,对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中小学生进行移民精神教育。全国各地数千名党员干部也慕名前来淅川县考察学习移民精神。   “家风是民风、政风、社会风气之源,是人们价值观形成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起点。我们采取走访推荐、评比表彰、展示交流、传承弘扬等举措,弘扬好家风家训。”淅川县委副书记曲岩告诉记者。   该县发动县内千家万户说家风议家训,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淅川在外有影响力的人物家族撰写家风家训,在县内显要位置、游园建立家风家训文化墙,展示优秀家风家训,引导大家弘扬、传承。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将自己家的家风家训通过公开栏、网络等公开亮出,让群众看、评、学。开展“好家风家训伴我成长”主题活动,让中小学生将自己家的好家风家训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激励每个家庭自觉传承良好家风家训。   为充分发掘淅川大地上固有和蕴含的正能量价值元素,淅川县在各行各业开展“争做最美淅川人”活动。教师节前夕,淅川县委、县政府隆重表彰了“十大师德标兵”,给予每人2万元奖励。县政法系统以争做“最美政法干警”为载体,对罗刚、汪新法、冯遂昌等先进典型干警事迹集中宣传报道,进一步弘扬了政法干警执法为民、服务群众的公仆精神。县林业局开展“十佳最美护林员”评选活动,深入挖掘护林员感人故事。与此同时,“最美公仆”、“最美村官”、“最美医生”、“最美护士”、“最美乡贤”、“最美家庭”等系列评选在各行各业全面展开。,一项项评选活动如火如荼进行中,汇聚起向上向善的蓬勃能量……   同时全县各单位也结合实际举行了各具特色的活动。马蹬镇寇楼村寇氏宗亲举行了“学宗谱、传家风、颂美德”誓师大会,通过学宗谱、读族训、立誓言,倡导广大族人自觉传承寇氏家族好家风家训。县文广新局组织曲剧团,精心创作了以好家风家训为主题的戏剧文艺节目,排练反映孝道文化方面的传统古装戏,深入到中小学校巡回演出,并在体育场和乡镇组织公演,受教育群众和中小学生近10万人次。   淅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梁玉振说,个人以亲身行为践行“最美”,公众以敏锐触觉发掘“最美”,媒体以自身平台传播“最美”,政府和社会以实际行动表彰“最美”,在县委、县政府“领唱”,社会各界“合唱”的舆论氛围中,推动了“两弘扬一争做”活动扎实开展。   一个典型一盏灯,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随着“两弘扬一争做”活动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逐步融入淅川县各行各业,融入人们的工作,融入大众生活,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积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淅川县长杨红忠表示:“时代进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楷模善行的力量来推动。我们要持续、深入开展‘两弘扬一争做’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推进淅川县转型跨越、绿色崛起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从孩子抓起重新树立育人新风   诚信考试、德育小讲堂,把“三拒绝”(拒绝零花钱、拒绝吃零食、拒绝家长无序接送)编成快板参加全县道德展演,全县10万多名学生采用说唱和舞蹈的形式表演《弟子规》,孩子们参加夏令营到农村去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这就是淅川县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德育活动,成为推动淅川县打造首善淅川与渠首精神高地的又一重要措举。   淅川县一小二(八)班学生熊静怡说,如今在淅川一小,不吃零食,不攀比,不让家长无序接送,主动做家务,争做美德少年,已经成为一种风尚。   而在淅川县一初中,每天上午和下午上课前,同学们都要齐声朗诵励志格言,每天晚上同学们都要把一天的学习情况写进“成长记录册”,育人导师把更多的关爱倾注到学生身上。这就是淅川县教体局目前在各个学校推行的“三大步”励志教育实验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2016年年初,淅川倾全县之力开展德育活动,县委书记和县主要领导亲自上阵督导,淅川县教体局成立德育工作推进专班,建立德育研究中心,健全德育工作评价体系,旨在以德育高地助推教育质量提升。   淅川县教体局局长李晓辉说,“德育为先”提了很多年,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其实并不多。目前,淅川县青少年德育工作已经实现了德育进教材、进课堂的“两进”,教师、课时、教材、教案、督查的“五固定”,并通过“三拒绝”、“诚信考试”、“暑假德育夏令营”、“感恩教育”、“德育成果展演”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学生的节约意识、自立意识、诚信意识、感恩意识等明显增强,广大青少年明德知礼、勤勉上进,一大批“文明之星”、“诚信之星”、“孝老之星”不断涌现。   九重镇桦栎扒移民小学学生张晓茹不仅积极参加植绿护绿活动,还经常利用节假日去河边捡拾垃圾,并向周围人宣传护水知识,用实际行动为南水北调作贡献。去年,她成为南阳市唯一参加第七次全国少代会的代表。在她的带动下,爱水、护水、节水成了淅川青少年的自觉行动。   荆关镇一初中把本校走出去的天南地北的优秀学生事业成就和图像旋悬挂在校园长廊,用身边可以感知的榜样来影响激励学生,并组织师生合唱歌曲《我的家乡荆紫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它体现了学校特有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魅力。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   淅川一高2016年又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布局校园文化,力求让“让墙壁说话,让草木育人”。校园大门口的“清华北大之星”,教学楼之间的历史名人连廊,大厅里的“德义礼智信”展板,教室里前后墙壁上的激励性标语等,无不营造着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令人振奋、斗志昂扬的气息。如今一高的校园,不仅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一处“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园。   老师们欣喜地说,德育教育犹如一剂强心针,令学生精神振奋,面貌焕然一新。现在学校处处呈现出新风正气:吵架斗殴的现象少了,和睦相处的多了;乱刻乱画的少了,爱护公物的多了;比吃比穿的少了,节约简朴的多了。走在校园里,随处可见主动向老师鞠躬问好的学生。   荆关镇一初中学生家长魏立中告诉记者:不到一年的功夫,孩子变化非常大,以前回到家里很少干家务活,现在孩子在家里做完作业,就主动洗衣、做饭、刷碗、打扫卫生,还给我们捶背洗脚。孩子的言行也影响着我们,我们也要积极践行道德规范。”   “德育活动,润物无声,从娃娃抓起,小手拉大手,整个社会就会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淅川一小校长盛永涛告诉记者。   今年,淅川县示范性高中录取分数线居全市前列,高招成绩处于全市第一方阵,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王建刚校长说:“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因为他们学习有了动力、有了目标;一定会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利,因为他们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一定会对社会有利,因为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形成了,也会反过来影响家长,进而促进整个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学校将继续努力,力争将一高的德育工作打造成淅川教育的品牌,把一高打造成淅川道德教育的高地,淅川教育改革的龙头,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典范!”   创新信访开辟为民解忧新路径   淅川,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全国移民大县,集贫困区、库区、移民区于一体,承担着后移民时代发展稳定和保水质护运行等繁重任务,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矛盾积累特别多、信访量特别大。   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淅川一方面积极探索构建“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全面整合政法、公安等部门管理服务资源,推进社会管理网格化服务;一方面构建起党委支持、政府配合、社会参与的“立体式”的民生保障新格局,尤其是开通民生热线、强化领导接访、创新律师陪同接访制度,将群众由信“访”引导到信“法”轨道上来,给为民解忧开辟新路径。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历来也是社会治理的难点。要想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创新改进信访工作制度。县委书记卢捍卫对此特别提出,改革要以人民为中心,以方法创新为引领,架起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加快推进“阳光信访”进程。   因此淅川在全市率先开通“民生热线”,公开民生热线电话两部、书记县长热线电话两部,专人负责,24小时畅通。这个统一的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将原先分散在部门的热线电话等“小窗口”与信访部门网上信访等统一起来,实现资源整合。坚持以法治为优化区域治理的重要方式,实行“律师陪同接访”制度。淅川拿出专项资金,选聘了5名政治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职业道德良好、业务能力棒、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职业律师,参与“领导大接访”活动。“律师陪同接访”制度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不但方便群众,还间接促进了各单位依法办事意识、能力的提升。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林森说,律师是法律专业人士,他们既是法律的明白人,又是独立的第三方,百姓信服,政府信赖!   卢捍卫在设计之初就强调,这些倾听民声的“听筒”,要把民情民意的收集、处置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第一关口,切实解决百姓困难。旋即,务实为民之风劲吹淅川。   民生热线“热”了起来。4部热线的号码通过在县电视台滚动播出,县委、县政府办公楼设置临街巨幅广告,乡镇街道醒目位置展示等方式告知于民,做到家喻户晓。截至2016年12月初,民生热线受理群众来电2119起,除了涉法涉诉、非法集资等依照法定途径处理和涉及干部经济作风的转交纪委办理外,批示交办925件。   事项办理“快”了起来。热线办公室24小时轮班值守,每天定时将全天来电分类汇总发送给相关单位,责任单位须在两小时内告知群众受理情况。   问题解决“实”了起来。淅川县群众刘某,通过民生热线反映其儿子患尿毒症、家庭困难等问题。交办后,毛堂乡当即派人实地查看,并通过民政救济帮扶1万元,“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不料很快解决了”,刘某说。   督查问责“严”了起来。对敷衍了事、推诿扯皮等情况,予以严肃处理。某乡原副书记因分工调整未将工作及时移交,造成交办事项超期未结。为此,县纪委对其警示诫勉谈话,责成书面检查并通报全县。   同时鼓励干部扑下身子下访。下访是接待群众是考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场,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淅川县以“领导干部大接访”为总抓手,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跑步办理民事,深入基层听民声、化民怨,解民忧、促和谐。   每个月初,淅川县的19位县级领导干部都会收到一份接访日值班表。领导干部按照安排准时“上班”,“一屁股坐进矛盾堆里”,面对面倾听群众的心里话、烦心事。   卢捍卫和县长杨红忠率先垂范,每月9日、21日到信访局接待上访群众,并对交办的事项及时回访,防止出现交办事项不规范办理、拖结、假结等棚架现象。   民生热线接访日志记录着卢捍卫7月19日的工作过程:当天是加排的县委书记接访日,卢捍卫一早到县信访局,热情、耐心倾听来访者陈述,召集相关负责人现场解答。当晚7时许卢捍卫走出信访局,夜幕早已降临。那天,他接访26位来访群众。   领导干部走进基层,为民解忧。淅川将信访矛盾的源头治理变为源头预防,变被动反应为动态管控。去年淅川县委、县政府领导接待群众225次,共2745起5508人,批示交办623案,均按期办结。   政府门口通常是民声民怨的晴雨表。对此,淅川干部群众深有同感:往年一进入冬季,因工钱拖欠、拆迁安置等问题,县政府常出现门前扯横幅、堵大门的现象。今年至今,县委、县政府门口未有一起闹访者。   2016年12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淅川县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3%,市级以上越级上访下降76%、投信下降102%,本级网访、电话访上升128%,信访秩序呈现“三降一升一好转”的良好态势。   随着南水北调通水以及与北京及沿途城市的合作,更多的资金流、信息流汇集到淅川,给淅川带来独有且最大的机遇。国家“十三五”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全面实施,一大批进入规划笼子的项目,将直接拉动淅川发展。连接鄂陕两省、贯穿河南主要景区景点的西十高速和环库公路将建成通车,彻底解决淅川先发展交通瓶颈,抢占三省交界发展高地,淅川发展的基础越来越牢、后劲越来越足、潜力越来越大。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随着一个个扶贫项目落地开花,一户户人家脱贫致富,一家家企业摆脱困局重获新生,渠首大地正唱响一首首富民强县的进行曲,展现出一幅幅“新农村、新产业、新发展”的美丽画卷。青山不言,地大无声,服务永无止境。淅川县67万干群正以昂扬的斗志,抢抓机遇、务实拼搏、乘势而上,用心血、智慧和汗水,谱写水清民富县强新淅川建设的锦绣篇章!

《淅川:谱写水清民富县强的绿色凯歌》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anyang.yuduxx.com/xichuan/590978.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