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网讯(通讯员 曹波)12月4日,县委书记李德成深入丁河、太平镇、双龙、回车、白羽街道、五里桥镇、紫金街道调研基层“四项机制”建设工作,他要求,要以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为统揽,以便民服务工作机制为抓手,以矛盾调解化解机制为重点,以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为保障,着力推进“四项机制”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更好的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 李德成一行先后来到丁河镇“四项机制”工作办公室、综合服务中心、木寨村党群服务中心、太平镇综合服务中心、松树门村党群服务中心、双龙镇“四项机制”工作办公室、回车镇综合服务中心、杜店村党群服务中心、老庙岗村党群服务中心、白羽街道土门社区任家洼组服务点、五里桥镇黄狮村党群服务中心、紫金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实地查看,并听取了镇、村两级负责同志关于“四项机制”建设情况汇报。 李德成指出,基层是落实工作的最前沿,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环节,也是展示为民、务实、清廉形象的最直接窗口。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直接关系党群干群关系,直接关系党的执政之基。近年来,按照省委加强基层基础的要求,我们探索实践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公、检、法、司干警联系行政村(社区)的“一村四警”爱民实践活动,基层党员干部“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和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部、支部评党委(党组)的“三亮三评”活动,有力促进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基层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用制度的形式规范基层基础工作,从根本上构建起基层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的长效机制,十分必要,势在必行。 李德成指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关于“双基、双治、双安”的要求,以规范基层、夯实基础、提高党员干部服务水平、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目标,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引领,以建强党员骨干服务队伍、驻村包联干部队伍、“一村四警”爱民队伍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构建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刚性约束,推动基层党员干部从根本上转变作风,更好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推动基层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党的执政之基,为建设美丽、富强、和谐、幸福新西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李德成要求,在推进基层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建设上,要把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前提,打牢选准选好村民代表这个基础,突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这个关键,强化实行“两公开”这个保障,要规范决策事项,重点抓好村(社区)职权范围内自主决策的重要事项,抓好政策规定需要民主决策的相关事项,抓好涉及经济社会发展项目资金需要民主决策的事项。要健全工作制度。建立决策社会评价制度,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对重要项目、重要活动、重要事项的决策定期进行评估评价,及时修正完善。要建强骨干队伍。要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和要求,把“素质高、声誉好、懂村务”、能切实代表村民发表意见的群众选为村民代表。要引导和教育村民代表强化党的领导意识、科学发展的意识、以人为本的意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建言献策的能力,有效参与村务管理。要强化整改提升。各乡镇(街道)每年要对深化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落实情况逐村进行排查摸底,量化指标,采取“拉网式”复查方式,确定出一、二、三类村,分类制定工作方案,专项整改,推动全县整体运用水平。 在推进便民服务工作机制建设上,要突出改革创新、规范高效、快捷便利、就近为民的思想,建好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行政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村民小组服务点等四级服务平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服务网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要整合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综治服务中心资源,统一设立党务、民政、人口计生、劳动保障、土地城建、综治信访服务窗口,确定5-7名工作人员专职从事窗口工作,集中或联网受理、办理相关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要建立工作协调处理机制,实行领导轮流带班制度、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接待日制度、定期回访制度,健全完善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全程记录等制度。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做到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保证依法行政、规范服务、廉洁高效。要在每个窗口设置服务监督卡,标明工作人员姓名、电话和职责,与正在开展的“三亮三评”活动紧密结合,对各窗口群众满意度进行公开公示,督促窗口工作人员转作风、优服务、提效能。要完善现有村级组织服务活动场所功能,统筹规划,探索推行融党务、村(居)务、事务、社会治安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服务模式。 在推进矛盾化解调解机制建设上,要抓源头预防、分级调处、三调联动,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要不断完善创新适应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新情况新特点的工作体制和手段方式,构建覆盖全社会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网络,确保大多数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努力从源头上堵住上访问题,有效防止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演变为群体性事件或刑事治安案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矛盾定期排查,村(社区)每周向乡镇(街道)综治办报告一次矛盾隐患排查调处情况,要在全县所有城乡社区和行政村全部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整合力量资源,落实工作责任,细化管理措施,创新服务方式,建立起“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的新机制,实现“矛盾早解决、服务零距离、管理无盲区”。 在推进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建设上,要聚焦监督重点,用好监督方法,促进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改进、群众满意度提升,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要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为保障,以纠正基层党员干部违反党纪政纪、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为重点,通过整合监督检查资源,完善监督检查方式,强化责任追究,规范基层党员干部廉洁履职行为,深入治理侵占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进一步好转。要深化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建立健全“三资”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对强农、惠农政策和资金落实情况监督管理,维护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对于群众反映或违纪违法问题多发的共性突出问题,纪检监察组织要发挥监督的再监督作用,防止专项治理走过场。要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督促指导或直接查处涉农重大违纪违法案件,限时办结,回应社会关切。 李德成强调,“四项机制”建设,是构建转变干部作风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实现为民服务的重要措施,各级党组织是主导,人民群众是主体。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四项机制”的落实。注重依靠群众力量,让群众广泛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实施结果让群众评价。宣传部门要及时宣传各单位好的经验和作法,营造浓厚氛围,积极培育和树立先进典型,推动基层机制建设不断完善提升。 县领导刘培成、徐波陪同调研。
[责任编辑:申雯]
《李德成:抓好“四项机制”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实现西峡科学发展》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anyang.yuduxx.com/xixia/104163.html,谢谢合作!